攀枝花市因他而兴——“攀钢之父”常隆庆
攀枝花市因他而兴——“攀钢之父”常隆庆
攀枝花市,这座被誉为“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的美丽城市,不仅是中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更是一座因矿而兴、因钢而立的工业重镇。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位地质学家的卓越贡献——常隆庆,被誉为“攀钢之父”的他,最早发现了攀枝花地区的铁矿资源,为这座城市的崛起开创了先河。
从地质勘探到钢铁基地
1934年,年轻的地质学家常隆庆开始了对攀枝花地区的地质勘探工作。经过数年的艰辛考察,他在1939年发现了宝鼎煤矿和攀枝花磁铁矿,并拟定了详细的开发计划书。这一发现为攀枝花后来成为西部最大的钢铁钒钛和能源基地奠定了基础。
1964年,党中央作出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攀枝花钢铁基地被列为重中之重的项目。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们汇聚攀枝花,开始了大规模的建设工作。仅用不到半年时间,就完成了通路、通电、通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了令人惊叹的“攀枝花速度”。
钒钛资源优势助推产业升级
攀枝花市不仅拥有丰富的铁矿资源,更是世界上少有的钒钛磁铁矿富集区。据统计,攀枝花市的钒资源占全国储量的63%、全球11%,居世界第三位;钛资源更是占全国储量的93%、全球35%,位列世界首位。
近年来,攀枝花市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储能产业。2023年,攀枝花市钒钛产业产值首次超过钢铁产业产值,标志着这座传统钢铁城市正在向新能源产业转型。目前,攀枝花市已引进大连融科、国家电投等龙头企业,形成年产千吨级高纯五氧化二钒和3000立方米钒电解液生产能力。
打造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
面对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攀枝花市提出了建设“中国钒电之都”的目标。根据《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7年)》,到2027年,钒钛产业总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以上,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品牌突出、智能化水平高、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
从地质勘探到钢铁基地,再到新能源产业,攀枝花市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工业的崛起。常隆庆的发现开启了攀枝花的工业化进程,而攀枝花人则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将这座曾经荒凉的山沟沟建设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工业新城。如今,攀枝花市正以钒钛资源为依托,向着新能源产业的未来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