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杆菌与胃溃疡及胃癌的关系
幽门螺旋杆菌与胃溃疡及胃癌的关系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寄生在胃与十二指肠连接处的细菌。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归类为明确的致癌物,感染者患胃癌的风险比未感染者高出数倍。
幽门螺旋杆菌造成胃癌的成因和警讯
部分患者为无症状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而其他感染者一开始会形成慢性胃炎,若不治疗,会进展为萎缩性胃炎或胃黏膜肠化生等现象,此时胃细胞已变异,甚至有形成胃癌的趋势,故又称为癌前病变。
此外,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一生中约有10%-20%的人会患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该菌会在胃黏膜释放中和胃酸的物质,使胃细胞更容易被胃酸伤害,导致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发生。如果患者经常出现上腹痛或闷胀感,合并持续性打嗝、易饱感,甚至出现黑便,就要考虑是否出现胃溃疡。
高风险对象
并非所有幽门螺旋杆菌检测阳性者都需要接受杀菌治疗,需要治疗者为胃癌高风险人群,包括胃镜显示萎缩性胃炎或胃黏膜肠化生者、曾做过胃切除手术、长期服用非甾体消炎药或阿司匹林者、胃溃疡等患者。
目前建议胃癌高风险人群列为幽门螺旋杆菌优先筛查对象,包括:
- 一等亲有胃癌病史者
- 男性胃癌的发生率约为女性的2倍
- 50岁以上人群也是胃癌的高危人群
- 胃癌高发地区,包括日本、韩国、智利、哥斯达黎加、中国大陆
检测方法和治疗
检测方法分为非侵入性和侵入性两大类。非侵入性幽门螺旋杆菌检查方式包括碳13尿素呼气试验、抽血和粪便检查。其中,“碳13尿素呼气试验”是目前最普遍的幽门螺旋杆菌诊断性检查,其敏感度与特异度均达95%,也可评估除菌后效果。“粪便抗原检测”可以了解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状态,也可于除菌后用来评估除菌效果。“血清检测法”无法区分患者是目前仍然带菌或只是感染过而产生的抗体,所以不建议使用此检测法评估是否应该接受除菌治疗。
目前一线治疗建议使用四合一治疗,包括10-14天的铋剂四合一治疗,或者14天的三合一治疗。至于患者该用哪种疗法,建议由医生进行评估。一般而言,完成除菌后再次感染的比例小于1%。已有萎缩性胃炎和胃黏膜肠化生的患者,即使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病灶仍可能持续向癌化发展,因此必须定期接受追踪性内镜检查,以提早发现胃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