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发布最新防疫指南:零售业如何应对?
商务部发布最新防疫指南:零售业如何应对?
近日,商务部办公厅发布了最新的《商场、超市疫情防控技术指南》,旨在指导零售企业在疫情防控期间采取有效的卫生管理措施。指南涵盖了完善疫情防控制度、环境卫生要求、个人卫生防护、冷链食品要求等多个方面,确保消费者和员工的安全。零售企业需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加强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此外,指南还鼓励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消费方式,减少人群聚集,进一步降低传播风险。
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当前,我国正处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流行季。虽然总体流行强度低于上一个冬春流行季水平,但流感已进入流行高峰期,短时间内可能仍将处于较高流行水平。同时,新冠病毒、肺炎支原体、人偏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其他呼吸道病原体所致疾病处于低流行水平,但在不同地区和特定人群中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流行。此外,诺如病毒感染仍处于流行季,中小学校、托幼机构、餐饮场所等聚集性疫情时有发生。
春节假期人员跨境、跨区域流动和聚集性活动将明显增加,可能进一步加大疫情传播扩散风险和猴痘、登革热、疟疾等传染病境外输入风险。各地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春节前后新冠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坚持底线思维,充分发挥好联防联控机制的作用,从保障人民健康权益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出发,把各项防治政策措施落实到位,确保全国传染病疫情形势总体平稳、人民群众健康平安度过新春佳节。
零售企业面临新挑战
商务部发布的最新防疫指南对零售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在环境卫生方面,企业需要严格落实清洁消毒制度,对公共区域、电梯、卫生间等重点部位进行定期消毒。其次,在个人卫生防护方面,企业要督促员工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并加强对员工的健康监测。最后,对于冷链食品,企业需要严格执行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制度,确保来源可追溯。
这些要求无疑给零售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方面,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来落实防疫措施,增加了运营成本;另一方面,严格的防疫要求也可能影响顾客的购物体验,进而影响销售额。因此,如何在遵守防疫要求的同时保持正常运营,成为零售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创新经营方式应对挑战
面对新的防疫要求,零售企业纷纷采取创新经营方式来应对挑战。其中,数字化转型成为许多企业的首选策略。例如,一些企业加速布局线上渠道,通过开设电商平台、利用社交媒体营销等方式弥补线下销售的不足。同时,直播带货也成为热门选择,通过直播吸引消费者,解决疫情期间实体店客流量下降的问题。
此外,社区团购模式也得到快速发展。这种模式不仅满足了顾客的需求,还帮助企业在无接触配送中拓展了下沉市场。例如,山姆会员店近期日均到店客流达1.8万人次,为了应对高峰客流,山姆在部分区域进行了限流和引导。同时,1月21日起,开门营业提前至8点。杉井奥特莱斯1月以来,客流出现明显增长。1月1日至20日,客流同比提升74%,销售同比提升89%,平均每日客流6.7万人次,单日最高客流突破15万人次。
同时,一些企业还推出了即时零售服务。例如,无印良品通过外卖平台提供快速配送,覆盖更多消费者并提高销售额。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消费方式,既减少了人群聚集,又方便了消费者,成为当前零售业的重要发展趋势。
政策支持助力企业转型
为帮助零售企业应对疫情带来的挑战,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例如,香港特区政府在“中小企融资担保计划”下推出百分百特别担保产品,为中小企提供特惠低息贷款。截至2024年3月底,该计划已向经营零售业的中小企批出接近190亿元的贷款,惠及超过6,000间零售企业及接近53,000名雇员。
此外,政府还推出了“数码转型支援先导计划”,以一对一的配对资助模式,协助零售和餐饮业中小企应用电子支付及其他现成基础数码配套方案,加快企业数码转型。这些政策支持为零售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保障。
机遇与挑战并存
虽然新的防疫要求给零售企业带来了不少挑战,但也为其转型升级提供了契机。企业可以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运营效率,通过创新营销方式开拓新市场,通过优化供应链提高抗风险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支持政策也将发挥重要作用。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零售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