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科技创新:每平方公里12家国高企业背后的密码
深圳科技创新:每平方公里12家国高企业背后的密码
“每平方公里拥有1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这是深圳交出的科技创新答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不仅在经济总量上领跑,更在科技创新领域树立了新的标杆。
地理优势与政策支持双轮驱动
深圳的科技创新优势,首先得益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深圳与香港形成“双城联动”,在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实现深度交流。这种开放的环境,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除了地理优势,深圳市政府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政策支持更是不遗余力。从基础研究到技术攻关,再到成果产业化,深圳构建了全链条的创新生态系统。
在基础研究领域,深圳将不低于30%的市级科技研发资金投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支持跨领域、跨学科的原创性研究。在技术攻关方面,深圳实施“链长制”,在集成电路、5G、智能网联汽车等关键领域布局,建立“创新联合体”,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人才汇聚激发创新活力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深圳通过一系列人才引进政策,吸引了大量高素质人才。目前,深圳拥有高层次人才2.6万人,留学回国人员22万人,各类人才总量近700万人。这些人才为深圳的科技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企业创新实力凸显
在政策支持和人才汇聚的双重驱动下,深圳企业展现出强劲的创新实力。以沃特股份为例,这家专注于特种高分子材料的企业,不仅拥有400余项专利,其中1/3为国际专利,还解决了多个“卡脖子”难题,为5G/6G、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提供供应链自主可控产品。
未来展望: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圳再次展现前瞻眼光,将人工智能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最新出台的《深圳市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的若干措施》提出,每年将投入最高5亿元用于支持人工智能模型研发和训练,发放“训力券”、“语料券”、“模型券”,降低企业研发成本。
同时,深圳还计划每年开放不少于50个政务应用场景,推动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智能化升级。在基础研究领域,深圳每年将投入最高3亿元,聚焦人工智能的数学原理、基础架构、核心算法等前沿方向。
从“追赶者”到“领跑者”,深圳用40多年时间完成了许多城市百年的发展历程。如今的深圳,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全球科技创新浪潮,向着“全球科技创新高地”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