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大运河文化带: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大运河文化带: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引用
人民网
8
来源
1.
http://env.people.com.cn/n1/2025/0204/c1010-40412076.html
2.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997076
3.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pad/content/202502/04/content_30054646.html
4.
https://m.sohu.com/a/790695929_121620820/?pvid=000115_3w_a
5.
https://www.chinanews.com.cn/gsztc/2025/02-06/10364312.shtml
6.
http://www.xiajin.gov.cn/n31121408/n31122647/c91599556/content.html
7.
https://m.toutiao.com/article/7389514189640958475/
8.
https://m.cqn.com.cn/ms/content/2024-08/22/content_9062914.htm

大运河,这条贯穿南北的千年水脉,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更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经济活力。从江苏无锡的绿色经济文化带,到天津武清的文化生态发展带,大运河沿线地区正以创新方式融合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和产业发展,将这条古老水道打造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01

生态修复与产业转型:无锡的绿色经济实践

在江苏无锡,大运河的治理与开发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据统计,自2021年以来,无锡市惠山区洛社镇累计拆除运河两岸经营主体和住户357个,腾退面积达38.62万平方米。通过清淤疏浚、控源截污等措施,境内运河水质已达到Ⅲ类水标准,通航和防洪能力大幅提升。

在生态修复的基础上,无锡积极发展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洗砚湖生态科技城集低碳设备生产、智能装备生产、航空航天技术研发和数字经济孵化为一体,成为当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腾讯云(无锡)数字经济产业基地的创建,以及蓝箭航天、玛格努斯飞机制造公司等企业的引入,为区域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02

文化传承与文旅融合:武清的创新探索

天津市武清区则以“千年运河·魅力武清”为品牌,打造大运河文化生态发展带。武清区大运河专项工作指挥部宣传文旅组副组长阎金瑛表示:“千年运河的滋养造就了武清水清、岸绿、景美、民丰的独特魅力,运河成为沿岸百姓的根脉所在。”

在文化传承方面,武清区推出《清·运——讲述北运河的故事》纪录片,编辑出版《文运武清》《武清运河历史丛书》等书籍,深入挖掘运河文化内涵。同时,通过数字化技术让文物“活”起来,已完成200件高清二维文物图片拍摄和100套三维文物模型制作。

文旅融合是武清区发展的一大亮点。以元宵节为例,2025年春节期间,武清区推出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将传统与现代艺术巧妙融合,不仅展示了丰富的非遗文化,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据统计,2025年春节假期,扬州市重点监测的70家商贸企业实现销售额6.1亿元,同比增长9.1%;杭州全市消费总金额突破400亿元。

03

文旅经济:大运河沿线城市的共同选择

从北京到杭州,大运河沿线城市纷纷依托运河文化,发展特色文旅经济。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的“新春游园会”7天内接待游客超过52万人次;在山东枣庄,台儿庄古城的春节大庙会吸引85.62万人次参与;在杭州,小河历史文化街区的特色灯会和非遗市集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景区的经济效益。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秘书长金准指出,元宵灯会、民俗表演等活动,通过大运河的历史故事和非遗技艺的注入,形成增强版的场景,增强了市民和游客的文化认同感。当前,大运河沿线城市结合自身特色,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元宵文化品牌,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吸引力。

04

大运河文化带的经济价值与发展前景

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不仅有效保护和传承了历史文化,更为沿线地区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通过文旅融合、产业升级和生态修复等多元路径,大运河正在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未来,随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深入推进,沿线城市将如何更好依托文化底蕴推动经济发展?金准认为,首先,推动文化旅游发展是最直接的方式。通过挖掘城市历史遗迹、文化符号和特色民俗,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文旅IP,吸引游客前来体验,从而带动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文化底蕴通过这种方式转换成产业,形成长期的经济效益。

其次,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的重要途径。例如,将城市的文化元素融入到手工艺品、艺术品、影视作品等创意产品中,既能提升城市的文化影响力,又能创造可观的经济收益。

其三,构建产业创新体系是关键。通过培育文化创意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孵化创新创业环境,能够为城市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

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不仅有效保护和传承了历史文化,更为沿线地区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通过文旅融合、产业升级和生态修复等多元路径,大运河正在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