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罗哲文揭秘:长城建造技艺大起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罗哲文揭秘:长城建造技艺大起底

引用
搜狐
11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772400179_163278
2.
https://m.163.com/gov/article/GCKT6FU600239AJP.html?spss=adap_pc
3.
https://www.visitbeijing.com.cn/article/4HzI1VRWzOV
4.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062686
5.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24-07/10/content_26068306.htm
6.
https://mbook.kongfz.com/827671/7496418678/
7.
https://news.gmw.cn/2024-10/27/content_37637740.htm
8.
http://m.bdlly.com/blog/554e516d5d4
9.
https://dfz.yibin.gov.cn/ybdq/ybss/202408/t20240805_2011382.html
10.
http://www.zsdmba.com/lishi/202404/43287.html
11.
https://www.dpm.org.cn/show/368536.html

1948年,一位24岁的年轻人独自一人,带着一架旧相机,踏上了前往八达岭和古北口的路途。他就是罗哲文,中国古建筑学家,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一人”。这次考察,开启了他与长城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不解之缘。

罗哲文在《长城是怎样修建的》一书中,详细揭示了长城建造的惊人技艺。这不仅是一项军事防御工程,更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劳动力的组织与调度

要修筑万里长城这样规模宏大的工程,劳动力的组织是首要问题。罗哲文的研究表明,长城的修建主要依靠四类劳动力:

  • 戍防军队:如秦始皇时期,大将军蒙恬率领30万大军修筑长城。
  • 征调民夫:各个朝代都大量征调民夫,例如北魏时期一次就征发10万人修筑长城。
  • 发配犯人:秦汉时期设有“城旦”刑罚,专门罚去修长城。
  • 巧立名目:历代统治者还通过各种名义强迫民众参与修建。

因地制宜的建筑智慧

长城穿越崇山峻岭、大河深谷、沙漠草原等复杂地形,古人采用了“因地形,用险制塞”的策略。罗哲文指出,这种做法最早在秦始皇时期就被确立下来,并被后世所遵循。

  • 利用地形:长城往往修建在山脊之上,借助自然地形增加防御效果。例如居庸关、八达岭的城墙都是沿着山脊修筑,外侧陡险而内侧平缓,便于防守。
  • 选择关隘位置:关隘多建在两山之间的狭口或河谷汇合处,既能控制险要,又能节约人力物力。
  • 烽火台布局:烽火台多建在高山或开阔地带,确保信号传递畅通。如《通典》所载:“烽台,于高山四顾险绝之处置之。”

精妙的施工管理

长城绵延万里,施工管理极为复杂。罗哲文发现,古人采用了分区、分段包干的管理方式:

  • 汉朝:由河西四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各自负责辖区内长城的修筑。
  • 明朝:设立九边重镇,各镇负责所辖长城的修筑和维护。

在八达岭长城发现的一块石碑,记录了明朝万历十年(1582年)的修筑情况:

钦差山东都司军政佥书,轮领秋防左营官军都督指挥佥事寿春陆文元奉文分修居庸关路石佛寺地方边墙东接右骑营工起长柒拾五丈二尺,内石券门一座。督率本营官军修完,遵将管工官员花名竖石以垂永久。

这段碑文显示,仅七十多丈(约200米)的长城,就动用了数千名官军和民夫。

多样的建筑技艺

长城的建筑技艺根据地形和材料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 石墙构筑:在山区多用石块砌筑,如金山岭长城以精美的石砌工艺闻名。
  • 夯土筑墙:在平原和沙漠地区多用夯土筑成,如汉长城多为夯土结构。
  • 砖瓦砌筑:明朝时期大量使用砖瓦,使长城更加坚固耐用。

附属设施的建设也十分精妙:

  • 烽火台:用于传递军情,间距一般为三十里,但会根据地形灵活调整。
  • 关隘:作为重要军事要塞和交通节点,如山海关、嘉峪关等。
  • 城堡:为驻军提供住所,同时增强防御能力。

罗哲文与长城保护

罗哲文不仅研究长城,更致力于长城的保护。他主持了新中国首次长城修复工程,推动了“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为长城保护募集了6000余万元。他还参与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管理办法》的起草工作,为长城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

罗哲文一生登临长城数万里,考察长城数十载,他的研究和保护工作,让这条横亘在中国北方的巨龙,得以继续向世人讲述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坚韧。正如他所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我们要让这条巨龙永远屹立于世界东方。”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