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张大千的四大类山水
一文读懂张大千的四大类山水
张大千是中国20世纪最杰出的国画大师之一,以其山水画成就最为卓著。他的山水画主要分为四大类:水墨写意、青绿兼金碧、仿古山水和泼墨泼彩。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这四大类山水画的特点及其艺术价值。
画家张大千简介
艺术简历
张大千(1899—1983),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下里巴人,斋名大风堂,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番禺。20世纪中国画坛最富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早年研习古人书画,中年临摹敦煌壁画,晚年周游世界列国。绘画、书法、篆刻、诗词无所不通,兼容东西方古典艺术精粹,融合中国画气韵与西方印象派风格,画风自成一家,尤其在山水画方面成就卓著。代表作有《爱痕湖》、《长江万里图》、《水殿暗香图》、《庐山图》等。
学术成就
张大千是中国20世纪美术史上的一位杰出画家,以其全方位的才华和对中国文化的贡献而闻名。他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绘画上。在绘画方面,张大千以其深厚的学养、丰富的才情、广泛的游历、全面的学习古代艺术、丰富的收藏、深刻的鉴赏力、多样的题材、精湛的技艺、复杂的结构、多变的风格和宏大的气象,在中国古今画史上极为罕见。他的作品涵盖了山水、花鸟、人物等多种题材,风格独特,技艺精湛。尤其以泼彩闻名于世。
张大千还在全世界范围内宣扬中国文化,被誉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第一人”。他曾在韩国、日本、印度、阿根廷、巴西、美国等地举办画展,展出包括敦煌壁画临摹在内的作品,深受西方民众的欢迎和赞誉。
艺术思想
张大千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其中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他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还吸纳了现代艺术的元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张大千曾自信地宣称自己的作品“不是文人画,而是画家画”。张大千的艺术思想融合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元素,他不仅在绘画技巧上达到了高度,还在艺术理念上展现了深度和广度。他的作品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美术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张大千山水画审美
事实上,张大千的山水画主要可以分为仿古山水和泼墨泼彩画两大类。按照张大千先生仿古山水开始细分,画风又分成三类。实际上,张大千的山水分成四大类。
但总体来说,张大千还是偏向于仿文人画居多。
第一类:水墨写意
此类是模仿石涛的水墨写意,兼有米芾、高克恭、吴镇等的意趣。
张大千仿石涛山水
张大千仿石涛山水
张大千仿石涛山水
张大千仿石涛山水
张大千仿石涛山水
第二类:青绿兼金碧
此类力追唐代。
张大千仿唐杨升峒关蒲雪图
张大千仿唐杨升峒关蒲雪图
张大千仿唐杨升峒关蒲雪图
张大千仿唐杨升峒关蒲雪图
张大千(1899-1983) 峒关蒲雪图
张大千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第三类:仿古山水
此类为仿王蒙而董源,巨然,以披麻为主,得苍润绵密的意趣。
张大千的艺术成就在中国画坛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在仿古和创新方面。在20世纪40年代之后,张大千的山水画创作开始专注于学习元代王蒙的画风,随后又转向追慕五代董源、巨然的画风。他的作品以黄山、华山、雁荡山、峨眉山、青城山等自然景观为灵感来源,采用高远、平远的图式和独特的笔墨技法,形成了一种新颖且充满古意的山水画风格。
五代董源,《江堤晚景》轴 179×116.5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张大千 1947年作 仿董北苑溪山雪霁图
张大千仿 巨然《晴峰图》
张大千的《仿巨然晴峰图》是其艺术生涯中的一个重要作品,创作于1946年。这幅画不仅展现了张大千对古代绘画大师巨然和王蒙的深刻理解和精湛技艺,还体现了他在艺术上的创新精神。这幅作品借用了元代《万山积雪图》的构图章法,并结合了巨然的长披麻笔法,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张大千在作品中巧妙地融合了古代绘画的精华,同时又展现出他个人的艺术特色。
1946年作仿董北苑夏山隐居图
仿董源华阳仙馆图
临王蒙夏山高隐图
第四类:泼墨泼彩类
张大千吸收了有唐以来的中国画传统“泼墨”技法,融合了传统青绿山水中大青绿、金碧山水的厚重浓丽,结合了敦煌壁画的构图用色,利用墨彩在画面上晕湿流动、渲染重叠,形成了一种非常新颖现代的绘画风格,与传统中国绘画的画法差异极大,这就是泼彩山水画。
本文原文来自搜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