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失控时的正确自救步骤,你知道吗?
电梯失控时的正确自救步骤,你知道吗?
2024年11月17日下午,香港尖沙咀港铁尖东站附近的一条扶手电梯发生意外,导致多名乘客受伤。这一事件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电梯安全的关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电梯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然而,面对电梯失控的情况,正确的自救方法至关重要。
当电梯突然下坠时,首先应保持冷静,避免盲目自救行为。正确的做法是立即采取保护性姿势,如半蹲或躺平,并利用电梯内的把手或其他固定物稳定身体。这种姿势有助于减少电梯突然停止时对乘客腿部和膝盖的冲击。
在采取了保护性姿势后,乘客应通过电梯内的紧急呼叫电话尽快与外界联系。通报自己的位置和电梯的当前状况,等待专业救援人员的到来。在这个过程中,乘客应保持耐心,避免试图通过撬门或其他危险的方式自行脱困。
在日常生活中,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可以大大降低电梯事故的发生率。首先,乘客应该避免超重使用电梯,超重不仅会对电梯的机械部件造成额外的磨损,还可能导致电梯失控。例如,在2007年某花园发生的电梯事故中,由于电梯承载了超出额定重量的乘客,导致电梯驱动主机的曳引轮大轴断裂,电梯极速下坠,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乘客在乘坐电梯时应注意安全,不要倚靠电梯门。电梯门是电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倚靠电梯门可能会导致门的意外开启,增加乘坐时的风险。此外,乘客在进出电梯时应快进快出,减少在门口停留的时间,尤其是在人多的情况下,这样可以避免因拥挤而引发的意外。
如果遇到电梯困人的情况,乘客应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在这种情况下,正确的做法是立即按下电梯内的紧急呼叫按钮,或者使用手机等通讯工具联系物业管理人员和电梯维修人员。乘客应等待专业人员的救援,而不是尝试自行脱困,以免造成更大的危险。
从数据来看,电梯其实是一种相对安全的交通工具。2022年,我国有电梯964多万台,发生电梯事故22起,死亡17人,即万台电梯事故死亡率约0.018,而同年我国万台机动车事故死亡率为1.24。这意味着,乘电梯可比坐车安全多了。
尽管如此,随着电梯日趋老龄化,小毛病越来越多,需要人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维护、保养。居民文明乘梯、物业严格管理、维保认真检查、监管执法有力,每个环节都是一道安全防线,缺一不可。安全容不得侥幸心理,对问题电梯“得坐且坐”,等到小故障变大事故,那才是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