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平顶山惨案纪念馆:铭记历史,传承精神
抚顺平顶山惨案纪念馆:铭记历史,传承精神
1932年9月16日,一个让中国人民永远铭记的黑色日子。这一天,在辽宁抚顺平顶山村,侵华日军制造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3000余名无辜平民惨遭杀害,800余间房屋被焚毁。这场被称为“平顶山惨案”的暴行,不仅是抚顺人民心中永远的伤痛,更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一段不可磨灭的屈辱记忆。
平顶山惨案的发生并非偶然,它是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地区实施残暴统治的必然产物。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通过《朴茨茅斯和约》获得了抚顺煤矿的控制权。在随后的20多年里,日本对抚顺煤炭资源进行了疯狂掠夺,同时对当地人民实行残酷统治。据统计,1907年至1931年间,仅因煤矿安全事故就导致至少1万名中国矿工死亡。
1932年9月15日夜,由李春润领导的辽宁民众自卫军十一路军(又称大刀队)兵分三路进攻抚顺,在平顶山栗子沟、老虎台等地焚毁日本工厂、日军无线电台和安全灯房以及汽油库,造成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经营的煤矿停电停产。9月16日拂晓,辽宁民众自卫军从抚顺城區撤离。義勇軍對撫順襲擊因戰術不佳,並未取得成功,但仍然造成日方包括楊柏堡采炭所所長渡邊寬一在內5人死亡,4人受傷,並破壞了礦區的重要設施。在遼寧民眾自衛軍撤出市區幾個小時後,駐撫順的日軍和當地官員先後召開了兩次緊急會議,商討「撫順襲擊事件」的事宜。川上精一和小川一郎等人認為,自衛軍經過平頂山村和千金堡村,村民沒有報告屬於「通匪」行為,主張對平頂山村和千金堡村的居民進行屠殺,同時決定燒毀市郊20華里以內的所有村莊。據時任縣長翻譯於慶級在戰後法庭的供詞中稱,在游擊隊襲擊事件後的對策會議上,川上大尉主張屠殺居民,憲兵隊隊長贊成,煤礦方面的負責人久保孚和煤礦勞務班長山下滿男起初反對,縣長和警察局局長反對。他沒有發表意見,但川上說:「我是治安的負責人,如果實行了這個措施,再次發生事件,我將承擔責任,但如果誰反對我,再發生類似事件,我將讓反對的人承擔責任。」這時已無人反對。會議進行的同時,煤炭防備隊隊員和警察就已將平頂山村包圍。
1932年9月16日上午10点左右,驻抚顺的日本守备队和宪兵队约200人,乘几辆大卡车闯入平顶山居民区。(也有说法称除此之外,还有少数警察、翻译和煤矿方面的防备队也参加了这次屠杀。)并挨家挨户哄骗,驱赶居民到村南的空地去“照相”。下午,平顶山村的居民被强行赶入预定地点后,小川一郎和川上精一指挥士兵将人群包围压缩,随后下令用机枪对人群扫射,机枪扫射持续了1个多小时,扫射后日本守备队开始用刺刀刺杀幸存村民。同时,又放火烧毁了平顶山居民区的民房800余间,古城子车站助理山下贞在《战败地狱抚顺回忆录》中写道,N中尉命令防备队的人用机枪向民众开火,但由于枪手的部下也在人群中,所以没有执行他的命令,因此当时有N中尉亲自射击的传闻流传。下午四时左右,日军又对平顶山村附近的栗家沟和千金堡等地进行屠杀,将两村中未逃走的200多名村民(大多为老人和妇幼)杀害。随后,又将千金堡1000多间房屋全部烧毁。整个过程共持续四、五个小时。
9月17日早,日军把死难者尸体移到山崖底下堆起来。幸存的重伤者也被同尸体堆放在一起,浇上汽油焚毁。尸体焚烧后,又将山崖的土石炸下来掩埋尸骨,并在其周围贴上铁丝网等,封锁现场,使人无法进入,由此将平顶山村彻底摧毁。
为了铭记这段惨痛的历史,抚顺平顶山惨案纪念馆于1971年在惨案遗址上建立,1973年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馆内陈列了大量历史照片、文献资料以及遇难者遗物,真实还原了惨案的经过。其中最令人震撼的是馆内展出的800具遇难者遗骨,这些遗骨于1970年在惨案遗址发掘出土,是日本侵略者暴行的铁证。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抚顺平顶山惨案纪念馆每年接待大量参观者,其中包括许多国际友人。纪念馆不仅是一个展示历史的场所,更是一个教育基地,它提醒着人们铭记历史、珍视和平,防止类似悲剧再次发生。
在当今世界,虽然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但局部冲突和战争仍时有发生,一些国家和势力仍在试图否认历史、美化侵略。因此,抚顺平顶山惨案纪念馆的存在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是对死难者的缅怀,更是对后人的警示:历史不容忘却,和平来之不易。
正如一位参观者所说:“走进纪念馆,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那些累累白骨、斑斑血迹,都在诉说着一个民族曾经的苦难。但更重要的是,它们也在激励着我们,要为和平而努力,为未来而奋斗。”
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传承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