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毛泽东诗词里的鲲鹏意象:从逍遥游到革命征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毛泽东诗词里的鲲鹏意象:从逍遥游到革命征程

引用
人民网
7
来源
1.
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24/1105/c40764-40354653.html
2.
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n1/2024/1105/c40764-40354653.html
3.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F%B5%E5%A5%B4%E5%AC%8C%C2%B7%E9%B3%A5%E5%85%92%E5%95%8F%E7%AD%94/5958286
4.
https://www.360doc.cn/relevant/1090320889.html
5.
https://m.sohu.com/a/830009839_121738711/?pvid=000115_3w_a
6.
http://www.hqshici.com/shicitantao/5597.html
7.
http://www.ruiwen.com/wap/59162.xhtml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这是《庄子·逍遥游》中对鲲鹏的经典描述。在庄子笔下,鲲鹏是超越现实、追求绝对自由的象征,它凭借风力扶摇直上九万里,展现了对现实世界的超越。

毛泽东一生熟读《庄子》,对鲲鹏意象情有独钟。他不仅在诗词中多次运用这一意象,更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之成为革命理想和奋斗精神的象征。

01

青年时代的壮志豪情

1918年,毛泽东在送别好友罗章龙(纵宇一郎)赴日留学时,写下《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

“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

这里的“鲲鹏击浪”形象地描绘了罗章龙东渡日本、追求学问的决心和勇气。毛泽东用鲲鹏比喻像罗章龙那样抱负宏伟、奋发有为的人,展现了青年时代的壮志豪情。

02

革命征程中的坚定信念

1925年秋,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写道: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毛泽东曾批注:“击水:游泳。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击水”是对“鹏之徙”的化用,而“水击三千里”则是对《庄子·逍遥游》的直接引用。

03

战争年代的豪迈气概

1930年7月,在《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中,毛泽东写道:

“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

这里的“鲲鹏”指巨大的恶魔,象征着反动势力。毛泽东用“万丈长缨”来比喻革命力量,表达了对反动势力的坚决打击和必胜信心。

04

晚年时期的深邃思考

1963年12月,毛泽东在《七律·吊罗荣桓同志》中写道:

“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

“斥鷃”和“大鸟”都出自《庄子》。“大鸟”即是鲲鹏。“斥鷃”即鹌鹑,只是小鸟。毛泽东通过强烈对比,颂扬罗荣桓的品德。

05

鲲鹏意象的创新性发展

毛泽东对鲲鹏意象的运用,不仅停留在表面的引用上,更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他将鲲鹏意象与革命实践相结合,使之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精神的象征。这种创新性发展,既体现了毛泽东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也展现了其作为革命家的远见卓识。

06

艺术价值与历史意义

毛泽东诗词中的鲲鹏意象,不仅是文学创作的需要,更凝结着一代伟人的革命理想和奋斗精神。它超越了庄子笔下追求绝对自由的象征,成为了一种时代精神的象征。这种创新性的文化传承,不仅丰富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内涵,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