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一跃渡浦江 上海公交大桥三线的历史和现在
曾经一跃渡浦江 上海公交大桥三线的历史和现在
大桥三线是上海的一条历史悠久的公交线路,自1993年开通以来,它见证了上海城市的发展和变迁。从最初的SK6173N型铰接式公共汽车到现在的电动公交车,从杨浦大桥的建成到周边社区的兴起,大桥三线不仅是一条公交线路,更是一段城市发展的历史记忆。
大桥铰接车SK6173N
1992年12月南浦大桥通车后,兴建中的杨浦大桥也将建成通车。由于当时过江客流量巨大,需要一款比SK6113N型更大容量的公共汽车来满足杨浦大桥的客运需求。
1992年,经研究决定由上海客车厂、济南汽车制造总厂、上海柴油机厂和杭州发动机厂共同设计开发一款新车型SK6173N型铰接式公共汽车。该车型车身沿用SK6113N型公共汽车方基调曲线造型,前风挡采用整体曲面大型夹层玻璃,视野宽阔、安全、美观,侧窗均采用铝合金成型窗框,密封性好。该车长17米,采用4个乘客门,最大载客量162人。
1992年12月26日,完成两辆骨架总装样车。1993年4月到6月间,两辆样车进行了可靠性满载试验,并进行了爬长坡道路试验。7月23日,两辆样车进行了爬南浦大桥的试验,从浦西向浦东方向爬坡行驶。7月30日,由国家建设部、市科委对SK6173N型铰接式公共汽车通过了车辆技术鉴定。经改进附件结构等措施后,SK6173N型铰接式公共汽车能满足杨浦大桥坡度3.5%,坡长2公里,车速达25公里/小时的要求,在上海市第二届科技博览会中获得金奖。
上海客车厂小批量生产了共25辆SK6173N型铰接式公共汽车,交付公交一汽公司投入杨浦大桥线路使用。这就是我们在大桥三线线路上看到的这款全上海唯一的“跨桥过江铰接式公交车型”。
1993年:大桥三线的诞生
10月25日,配合杨浦大桥建成通车,市公交总公司新辟大桥三线、大桥四线2条途经杨浦大桥的公共汽车线路。其中大桥三线由公交一汽公司(1996年起更名一汽公交公司)运营,线路自浦西国定路起,经江湾五角场,沿黄兴路跨越杨浦大桥,至浦东罗山新村(德平路博山东路),全程约9公里。沿途设有黄兴路(上行设站五角场,下行国顺路)、控江新村、控江路、德平路等站点。配车为25辆由上海客车厂最新制造的SK6173N型铰接式客车。通用过江专线月票。
1998-2000年:线路调整与延伸
1998年9月8日,上海公交改革实行资产重组,由上海巴士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公交控股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组建成立上海巴士一汽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巴士一汽)。大桥三线属巴士一汽运营。
1999年11月,大桥三线浦西段延伸调整至国和新村(世界路国和路)。延伸段自黄兴路起,经五角场环岛、翔殷路、中原路、嫩江路、世界路,至国和新村止;回程自世界路起,经国和路、中原路、翔殷路、五角场环岛、黄兴路,循原线。全程约12公里。沿途增加五角场(往国和新村单向)、浣沙浜、翔殷路、嫩江路、中原路(往罗山新村单向)、国和新村等站点。
2000年6月10日,为方便新建社区居民出行,大桥三线浦东段延伸至黄山新村(博山东路枣庄路),延伸段自德平路起,经博山东路,至黄山新村止,线路全程自国和新村至黄山新村13.74公里。沿途增加居家桥路、云山路、黄山新村等站点。延伸后首末班车时间:国和新村4:55—21:55;黄山新村5:30—22:30。同步保留国和新村至罗山新村作为大桥三线区间车运营。
2012-2015年:运营调整与车辆更新
2012年6月22日至24日,配合内环高架周家嘴路上下匝道全封闭施工,大桥三线、716路、723路、522路、819路临时绕改道,循原线至黄兴路、宁国路、平凉路、眉州路、河间路上匝道、杨浦大桥,循原线;回程自原线经杨浦大桥、河间路下匝道、临青路、长阳路、黄兴路,循原线。
2015年6月10日,巴士一汽和巴士电车两家公司整合重组建立上海巴士第一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巴士一公司)。大桥三线属巴士一公司运营。
结语
大桥三线不仅是一条公交线路,更是一段城市发展的历史记忆。从最初的SK6173N型铰接式公共汽车到现在的电动公交车,从杨浦大桥的建成到周边社区的兴起,大桥三线见证了上海城市的发展和变迁。如今,这条线路仍在继续服务市民,承载着更多人的出行需求和城市记忆。
资料来源:上海市测绘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