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驱动“富矿精开” 贵州地矿局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驱动“富矿精开” 贵州地矿局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年,贵州省地矿局在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共实施项目41个,发现超大型矿床2个、大型-特大型矿床6个,磷矿和锰矿资源量实现提级增储。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地矿局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持续发力。
科技创新引领地质勘查突破
贵州省地矿局通过建设“自然资源部基岩区矿产资源勘查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以及实施四大创新举措,实现了地质勘查与大数据的融合发展。这些科技创新不仅提升了地质勘查效率,还解决了能源和矿产资源保障等问题,对地方经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科技创新方面,地矿局完成数字勘查软件3套、企业标准4项、发明专利1项,岩溶水资源与环境贵州省院士工作站获批建设。这些科技创新成果为贵州省矿产资源的精准勘查和高效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发现矿产资源经济价值凸显
在黔南州福泉市道坪镇谷龙村的“贵州福泉市榜上磷矿”项目开采工程建设现场,400余人组成的施工团队忙碌不停,正在进行地下巷道掘进、工业广场施工、矿仓工程建设等。该项目是省有色和核工业地质局近年来找矿成果的又一重大突破。最终实际查明磷矿储量约为9884万吨,是之前预估储量的两倍。该局七总队下属贵州核工业地质调查院副院长温金奎介绍,这一大型磷矿按照7000万吨的磷矿可采量计算,项目总价值将超400亿元,预计到2025年底可达到矿山开采设计要求,验收完成后将按照200万吨/年的开采量开采。
此外,清镇市汪家寨铝土矿项目,是省有色和核工业地质局建局60多年来探获的第一个超5000万吨厚度厚、品位高、全隐伏富厚大型铝土矿床,取得了近30年来该区找矿重大突破。2024年以来,省有色和核工业地质局共探获大中型全隐伏铝土矿床3个,支撑贵州提前超额完成“十四五”规划铝土矿提级增储总体目标,还有望探获2个超大型磷矿床、4个大型磷矿床。2024年提交找矿靶区12处,新增矿产地5处,新立项目11项,初步估算磷矿资源量9亿吨、铝土矿资源量超8000万吨、萤石矿30万吨。
科技创新推动资源高效利用
贵州广铝氧化铝有限公司是一家紧密围绕铝产业链发展的大型铝冶炼及铝加工企业。为实现将铝土矿“吃干榨尽”,达成“精深用矿”目标,该公司2022年便开始布局金属镓回收项目。金属镓是一种低熔点、高沸点的紧缺小众工业材料,主要伴生在铝土矿、铅锌矿中,是难以开采、提炼的稀散金属。因其广泛应用于半导体材料、太阳能电池、光伏发电、医疗和军事等领域,被称作“半导体工业的新粮食”和“电子工业的脊梁”,经济价值极高。
贵州广铝锚定主攻方向,投资6000万元,建设母液净化车间、吸附解析车间、除杂车间等主装置和配套工程,全盘布局从氧化铝母液中提炼出金属镓。“经过艰难探索,2024年初试投产后,每年大约能从氧化铝生产过程中提取40吨镓,仅此一项就能增加产值超1亿元。”贵州广铝氧化铝有限公司董事长叶金会说。
无独有偶,2024年10月9日,贵州华锦铝业有限公司年产50吨金属镓回收项目成功建成投产。这是贵州最大的氧化铝生产供应商通过科技赋能,组建核心团队,加强技术攻关,实现“资源+科技+产业”叠加效应的又一成功案例。贵州华锦成立于2014年7月,是清镇千亿级生态铝工业基地的龙头企业。2024年12月19日,该公司生产管控中心金属镓负责人吴浪告诉记者,在铝土矿生产氧化铝过程中,运用工艺截留,充分提取镓,最大化发挥铝土矿的附加值,实现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目前已成功生产出纯度达到99.999%的产品金属镓。
产业链升级带动区域发展
黔西南州将能源产业作为“产业强州”的重要抓手,推动能源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着力构建以煤为基础、以电为载体、以网为核心、以产为终端的全链条能源产业格局,确保到2027年能源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
黔南州发挥“富磷”资源禀赋优势,聚焦“2+2+N”材料产业精深加工布局,以现代化工和新能源电池材料为主导产业,积极融入大市场,切实推进“富矿精开”。依托瓮福、裕能等百亿级企业,构建“磷矿开采—磷酸—磷酸盐—精细化工产品”的磷化工全产业链条;依托川恒、盛屯等行业头部企业,初步构建了“磷矿—磷酸—磷酸铁—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链条及“磷矿伴生氟资源—无水氟化氢—高纯氟化锂”氟系材料链条。2024年1至10月,磷系两大主导产业合计完成产值406.2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48.5%。
六盘水市立足“打造新型综合能源基地”战略定位,全力实现煤炭资源绿色低碳高效开发,构建“风光水火储”多能耦合运行机制,切实增强能源主导产业支撑力。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地方实践高端智库首席专家,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黄朝椿认为,贵州10种主要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达到113.9万亿元,可提取价值达62.4万亿元——“富矿精开”正在塑造贵州发展新动能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