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如何塑造孩子的未来?
教师职业道德如何塑造孩子的未来?
2021年11月,教育部公开曝光了第七批8起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典型案例,涉及收受学生家长礼品、礼金,在校外培训机构有偿补课,虐待幼儿,发表错误言论,性骚扰学生、学术不端等问题。这些案例反映出当前仍有极个别教师理想信念缺失、育人意识淡漠、法纪观念淡薄,对学生造成严重伤害,对教师队伍形象造成严重影响。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过程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它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等六个方面。教师职业道德不仅关系到教师个人的品德修养,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教师职业道德缺失会给孩子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例如,在教育部曝光的案例中,有的教师利用职务之便收受学生家长的礼品、礼金,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职业道德规范,更会传递给学生错误的价值观,让他们认为“金钱可以摆平一切”。有的教师在校外培训机构违规有偿补课,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也损害了教育公平。更严重的是,有些教师甚至对学生进行虐待或性骚扰,这种行为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影响他们的一生。
相反,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教师则能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正能量。高等师范院校通过科学性与研究性兼容、激励性与自律性结合、正面性与反面性示范相结合等方式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教师。这些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教师自身需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专业能力。其次,学校和教育部门要加强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对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最后,全社会都要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塑造未来一代的重要使命。教师职业道德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国家的未来发展。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当前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