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忱:你的个人界限是什么?
陈忱:你的个人界限是什么?
个人界限是维护自我价值和尊严的重要防线,它帮助我们在与他人的互动中保持独立性和自主性。从生理到心理,从物质到情绪,每个人都需要建立清晰而健康的界限,以保护自己的权益和需求。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个人界限的各个方面,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和维护健康的个人界限。
我们常听到的「边界感」、「界限感」是什么?边界感/界限感通常指的是一个人能够清楚、健康地理解和维持自己与他人之间的界线、界限,以及在这些界限内如何保护自己的需求、情感和价值观。这种能力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确保个人的需求得到尊重,同时也能够尊重他人的需求。
个人界限的基础知识
假设有一栋房子,周围有高高的围篱,上面挂着「禁止入内」和「违者将遭起诉」的牌子。我们都明白那道围篱是明确的界限,牌子上明文写出越界后的具体后果。
尽管背后的原理相同,但个人边界比围篱更复杂。我们无法简单地挂上牌子,期望别人能予以尊重。个人界限是隐形的,所以需要用语言(且往往需要不断重复)及行动来建立。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个人界限,它受到童年经历、文化规范、性别角色等各式各样的因素影响,且没有一劳永逸的行动(例如钉个告示牌)能清楚说明所有的情况。
个人界限就像你创造的指南,能明确指出他人可以如何对待你。所以你可以告诉同事,你不喜欢她每天聊公司的八卦,因为你需要专心在截止日期前完成工作。也可以让毒舌又刻薄的朋友知道,你不喜欢她挖苦你的体重╱外貌╱感情生活。
设定界限包括如果有人越界,需要当机立断告知对方,对于界限惯犯也要建立更明确的原则。设定健康的界限可以保护内心不受伤,并维持个人尊严。每个人都尊贵,要把自己当成王,培养坚定不移的能力,了解、尊重并保护自己,而不是放弃自我。对待自己的态度和方式,会影响人生中的每一段关系。
个人界限的分类
界限分为五大类:即生理界限、性界限、物质界限、心理界限和情绪界限。如果这些界限遭人侵门踏户,我们就有麻烦了。
此外,界限又分三种状态:僵化呆板、模糊不清和健康灵活。了解这些种类和状态,有助你看到自己有哪种界限问题,才能开始修正。情感界限是否过于漏洞百出?心理界限是否太僵化呆板?哪个层面的界限灵活又平衡呢?以下是需要注意的个人界限。
生理界限
最基本的生理界限是你的身体,包括谁可以碰触你,又是如何碰触,以及你需要多少私人空间。如果有人未经允许就碰你或摸你,用你的除臭剂(或你的牙刷!),或在你洗澡时不敲门就闯入浴室,就是违反生理界限。
性界限
你可以决定自己能接受哪种程度的性接触,并且挑选地点、时间和对象。如果有人胁迫或强逼你与他发生性关系、对你说猥亵的话,或在未经你明确同意下,以任何方式刺激或满足他们的性冲动,都是违反性界限。
物质界限
你能决定别人可以(或不可以)如何使用你的财物。这包括你是否想将现金、衣服、汽车等物品借给亲友,以及你想开出什么条件才允许对方借用。例如你家里是否有哪些地方禁止客人进入?你是否要求访客脱鞋?若有人未经你允许就用你的电脑、从你的衣柜拿出衣服,或把垃圾留在你干净的车子里,这些都是违反物质界限的行为。
心理界限
你有权决定自己的想法、价值观和意见。为了拥有心理界限,你得先知道你有哪些信念。拥有健康的心理界限,表示你具有自己的核心信念,即使你不同意对方的想法,仍能以开放的心胸倾听他人的意见。有人为达目的,对你提出要求而非请求、贬低你的信念,或不尊重你说「不」,这些行为都是违反心理界限。
情绪界限
要承担自己的情绪,正如他人要对他们的感受负责。拥有健康的情绪界限,你才不会鲁莽地提出批评,或自以为是地主动提出建议。这些情绪界限能防止你将自身的情绪怪罪他人,同时也不接受别人把他的感受归咎于你。情绪界限能阻止你太快分享个人隐私、觉得别人在针对你,或为别人的问题或负面情绪莫名感到内疚。此外,如果你容易情绪化、好斗或起防卫心,代表你可能情绪界限失调。如果有人无视他人感受、告诉你该如何感受或该有哪些情绪,又或提出太私人的问题,都是侵犯反情绪界限。
僵化呆板的界限
如果界限僵化呆板,你可能会:
- 在需要帮助时不开口求助;
- 避免与人建立亲密关系,以免遭拒;
- 被别人认为疏远或冷漠;
- 容易自我孤立;
你在别人口中会是冷漠、孤僻或不知变通的人。你可能奉行「我行我素」的座右铭,或给人冰雪女王的感觉。由于你不擅长与人相处,因此当别人冒犯你时,你很可能立即把他们赶走,而不是委婉告诉他们为何惹火你。世人有个常见的误解,以为严格的界限就等于健康的界限。错啰,各位,固执不知变通或过度灵活的边界都有碍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模糊不清的界限
如果界限模糊不清,你可能会:
- 告诉别人太多自己的私事。
- 在你其实想说「不」的时候说「好」。
- 发现自己过度承担或介入他人的问题。
- 忍受不尊重你或不怀好意的行为。
在别人看来,你可能过度忍让,不喜欢冲突,或是个超级滥好人。别人会觉得你好说话或喜欢当和事佬。你会受他人的想法、感受和问题所影响,而忽略自己的需求。也许你的人生态度就是「只要别人快乐,我就开心。」
健康灵活的界限
如果拥有健康的界限,你会:
- 重视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 不会害怕求援或接受帮助。
- 知道何时以及该与何人分享私事。
- 能够接受并尊重他人的界限,包括别人拒绝你的请求。
别人认为你可靠、值得信赖或充满自信。如果你有健康的界限,别人在你面前会感到既安全又自在。你会遵守诺言,有效沟通,也能为自己的幸福负责(而无须靠情绪勒索)。你不会有极大的情绪反应,好比你深夜接到家人来电告诉你令人担忧的消息,你会在天亮前先消化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在半夜就火速发求救简讯给朋友;或因为无法忍受无助的感觉,就贸然采取行动。
如果你拥有健康的界限,你也会有天生的情境感知能力,知道何时要运用哪些界限才恰当。适用于亲友的界限,可能并不适合同事或上司。例如你经历惨痛的分手,当然可以和朋友分享心痛的感受;但如果与下属或上司分享失恋的细节,则显得不得体。
要培养健康的个人边界需要明智的判断力,也要长期而诚实地审视人我关系,包括你与自己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