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严查理亲王谋逆案:真相大白!
乾隆帝严查理亲王谋逆案:真相大白!
乾隆四年(1739年),一起震惊朝野的谋反案件在紫禁城内悄然展开。这起案件的主角,是清朝历史上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理亲王弘皙。作为康熙帝的嫡孙,弘皙曾被康熙钟爱,被视为皇位继承人的有力候选人。然而,随着雍正帝的登基和乾隆帝的继位,这位曾被寄予厚望的皇室成员,却因谋反而身陷囹圄,最终在软禁中度过余生。
弘皙的身份背景
弘皙,生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是康熙皇帝的太子胤礽的次子。由于胤礽的结发妻子瓜尔佳氏(石氏)并没有诞育子嗣,再加上胤礽的长子早殇,因而由侧福晋李佳氏所生的弘皙就此成为了胤礽所有在世的儿子中年龄最长、出身也最为高贵的,所以,不管是胤礽,还是康熙皇帝本人,都将其视为“嫡出”。
对于弘皙,康熙皇帝可以说是非常的喜爱,同时也寄托了康熙皇帝非常厚重的期望,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此时康熙皇帝与太子胤礽的之间的矛盾已经开始激化。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皇帝第一次亲征噶尔丹期间生病,太子胤礽和三阿哥胤祉前去探望,然而对于康熙的病情胤礽表现出了漠不关心、毫无所谓的样子,因而引得康熙皇帝对其的巨大不满,并对其进行了一番训斥后将其赶回了北京。
而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康熙开始对胤礽逐渐不满。一方面,胤礽贪婪无度,生活奢靡,甚至主动向官员们索贿,影响极为恶劣,另一方面,胤礽对于朝臣和其他兄弟们态度蛮横,更加招致了朝臣们对其的不满。康熙对此也是极为气愤,并且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将胤礽的叔姥爷,同时也是他的政治靠山索额图处死,希望籍此提醒太子胤礽能够改过自新,然而胤礽的表现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是用几乎于“报复”的心态来对抗康熙,其恶劣表现较之以往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面对如此不堪的胤礽,康熙出于对朝局稳定的角度考虑,以及念及与自己的结发妻子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之间的感情与赫舍里氏家族的功勋,继续对其抱有着希望,同时康熙也将开始将自己的心血用以抚养和培养自己的孙子弘皙上。
弘皙也就这样,一直生活在宫中为康熙皇帝所养育。康熙皇帝一生共有35个儿子,这些皇子一共为他诞育了97位皇孙,而能够为康熙接进宫中,受到康熙皇帝亲自调教的皇孙也就只有两位,一位就是弘皙,另一位则是雍正的儿子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只不过弘历是在康熙去世的前一年才被接进宫中,与康熙朝夕相处的时间也仅有短短的一年,况且抚养弘历的任务康熙更多的是交由自己的两位妃子,即后来的惇怡皇贵妃瓜尔佳氏以及悫惠皇贵妃佟佳氏。如果论在宫中的时间和受重视的程度,弘历自然是无法同弘皙相比。
与此同时,毫不夸张的讲,如果太子胤礽没有被康熙废黜,能够顺利继承皇位,那么弘皙无论是从继承合法性的角度,还是从受到祖、父宠爱的角度,都是胤礽之后继承大统的不二人选。
然而历史没有假设,弘皙终究是要与皇位擦肩而过的。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皇帝在热河秋闱期间以“太子不孝,所行不善”为由,第一次废黜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尽管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礽被复立为太子,但是他并没有从“一废皇太子”的过程中吸取教训,表现依旧暴戾荒唐,最终“托合齐会饮案”爆发,对其已经彻底绝望的康熙皇帝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将胤礽废黜,并将其圈禁在了咸安宫,直到雍正二年(1724年)胤礽去世,再也没有出来。
虽然胤礽被废黜并且被圈禁,但是康熙皇帝此时依旧非常喜欢着自己的这个孙子,甚至他曾公开表示:“弘皙甚贤,故不忍立他子,而尚尔贬处允礽(胤礽)矣”。如果没有朱元璋去世后将皇位传给朱标之子、自己的皇孙建文帝朱允炆,进而引发“靖难之役”的历史教训,弘皙继位并不是没有可能。只是“九子夺嫡”的惨烈,让身处晚年的康熙看到了兄弟阋墙、骨肉相残的触目惊心,因而也就此放弃了这样的想法。而为了弘皙的未来与安稳,康熙也在临终前用一道旨意加以维系:“废太子、皇长子性行不顺,依前拘囚,丰其衣食,以终其身。废太子第二子朕所钟爱,其特封为亲王。”
雍正皇帝继位后,对于弘皙以及废太子胤礽,可以说是礼遇有加。雍正皇帝是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二十日登基,第二天即十一月二十一日,就册封弘皙为多罗理郡王,与雍正皇帝最为铁杆的支持者,和硕怡亲王十三阿哥胤祥是同一天被册封,足可见雍正对其的重视。雍正二年(1724年),废太子胤礽去世,雍正依照和硕亲王的礼仪治丧,并且追封其为和硕理亲王,并为其上谥号为“密”。对于弘皙,雍正也给予了其足够的尊重。雍正将其安顿在距京城二十里的郑各家庄王府,保证其生活,并派兵进行了拱卫,弘皙就此得以安然生活。雍正八年(1730年),弘皙被册封为和硕理亲王,算是正式袭承了其父亲被追封的爵位。
与此同时,弘皙对于雍正也是非常尊重及尊敬,甚至将雍正尊称为“皇父”,足可见二人关系之融洽。实际上,雍正对此对待弘皙,也是有着一定的原因的。一方面,如此对待弘皙的最大作用在于宣扬雍正的怀柔之道。雍正登基后,对于其他康熙皇子可以说采取了“两极分化”的态度。对于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这样的政敌们,兄弟用非常残忍的手段将这些兄弟们圈禁的圈禁,迫害的迫害,结局都是非常的凄惨。相反对于支持自己以及保持中立的康熙皇子们,雍正的态度却是截然不同,实际上不仅仅是十三阿哥胤祥得到了重用,十六阿哥胤禄、十七阿哥胤礼得到了提拔,包括五阿哥胤祺,十二阿哥胤祹等人也都是以善终收场。雍正善待弘皙,便是为了拉拢宗室成员对于自己的支持,同时也是反击对于自己的不利舆论的一项重要措施。另一方面,雍正也是为了证明其继位的合法性。雍正在“九子夺嫡”中,并没有像八阿哥胤禩等人一样,有着明显的扳倒太子胤礽的行为,并且极力掩饰自己的夺嫡之心。也正是因为这一点,雍正得到了康熙皇帝的信任与器重。面对康熙皇帝非常宠爱的皇孙,同时也是胤礽之子,雍正只能将其善待,才能凸显其于胤礽的和谐关系,彰显其嫡位流转的连贯性以及皇位传承的合法性,这也是政治统治的需要。当然,废太子胤礽以及弘皙能够及时认清形势,对雍正“卑躬屈膝”,也赢得了雍正好感,进而获得了优待。不过雍正对于弘皙也没有放松警惕,实际上,将其安排在京城之外并且派人守卫,也是出于一种提防的目的。而弘皙在整个雍正朝都表现的安分守己,只不过雍正去世,乾隆登基后,弘皙也开始蠢蠢欲动了起来。
弘皙逆案始末
雍正十三年(1735年),乾隆帝继位。这位年轻的皇帝面临着来自各方的挑战,其中最棘手的就是来自皇室内部的威胁。弘皙,这位曾被康熙帝钟爱的皇孙,对乾隆帝的统治构成了严重威胁。
乾隆四年(1739年),弘皙开始密谋夺权。他联合了庄亲王胤禄、宁郡王弘晈等宗室成员,频繁聚会,商讨推翻乾隆帝的计划。他们不仅结党营私,还对乾隆帝进行诅咒等不轨行为。这些行为在当时被视为大逆不道,严重威胁到了清朝的统治秩序。
乾隆的严厉处置
乾隆帝得知弘皙的谋反计划后,迅速采取行动。他以时任查办正黄旗满洲都统弘升为突破口,一举将这个谋反集团一网打尽。弘皙、胤禄、弘晈等主要涉案人员均受到严厉惩处。弘皙被革除亲王爵位,软禁于昌平郑家庄王府,直到去世。
乾隆帝对弘皙的严厉处置,体现了他对皇权的坚决维护。弘皙作为康熙帝的嫡孙,曾被康熙钟爱,有皇位继承潜力。乾隆帝深知,如果不彻底消除弘皙的威胁,自己的统治将始终处于不稳定状态。因此,他果断采取行动,将弘皙及其党羽一网打尽,以确保皇权的稳固。
历史影响
弘皙逆案是清朝皇室内部权力斗争的延续,反映了皇权更迭中的复杂斗争。这起案件不仅揭示了清朝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也反映了乾隆帝维护皇权的决心。弘皙的结局,也成为了清朝历史上皇权斗争的一个典型案例,警示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