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治愈者求职:法律保驾护航
梅毒治愈者求职:法律保驾护航
2023年6月,医学生梁禄暖以笔试和面试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了厦门市中医院的招聘考试。然而,在入职体检中,她被查出患有桥本甲状腺炎,最终被拒绝录用。梁禄暖难以接受这一结果:“我自己是学医的,我知道桥本甲状腺炎是怎么回事,它对我的工作和生活没有任何影响,我觉得因此拒录我是一件很不合理的事情。”
无独有偶,携带地中海贫血基因的李智英在连续7年报考公务员后,终于在今年取得了笔试和面试第一名的成绩,却在体检环节因血红蛋白指标略低而被判定体检不合格。她感到十分困惑:“过去几年的工作经验已经证明了我具有正常的履职能力,为什么公务员招录就不能通过呢?”
这些案例揭示了一个严峻的现实:在求职过程中,许多慢性病患者正面临着不公平的待遇。根据《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和《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超过70种疾病会被判定为体检不合格,这不仅限于公务员招录,部分事业单位、国企甚至民企也在参考这些标准。
以桥本甲状腺炎为例,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病率约为1%到2%,在女性人群中的患病率超过1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宋怀东教授团队的研究指出,桥本甲状腺炎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且缺乏针对病因的治疗方法。然而,这种在医学上被认为不需要特别关注的疾病,却成了求职者进入公务员队伍的“拦路虎”。
同样,地中海贫血患者也面临着严苛的标准。在临床上,成年女性血红蛋白的正常参考范围为110-150g/L,而《操作手册》认为低于116g/L即为不合格。这意味着,在医学意义上可能都不被诊断为贫血的人,在报考公务员时就会被认定为不正常。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遗传性疾病在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地区高发,广东省地贫防控项目基线调查2019年的数据显示,广东户籍人口中地贫基因携带率约16.8%。按照现行标准,这些人似乎从出生起就与公务员岗位无缘。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相关规定已解除就业限制的疾病,如乙肝病毒携带者,仍然在求职过程中遭遇隐性歧视。赵雨欣在应聘一家生物医药企业的研发岗位时,就被要求额外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和梅毒等传染病项目,并最终因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而被拒绝录用。然而,根据原国家卫生部的要求,明确乙肝携带者不得从事的职业和开展检测的行业并不包括生物医药研发岗位。
这些案例引发了我们对现行体检标准的深刻反思。一方面,医学专家普遍认为,像桥本甲状腺炎这样的疾病基本不会影响正常工作,多数医生也不会将其视为严重疾病。另一方面,法律和政策却对这些疾病设置了严格的限制,这种割裂与矛盾让许多患者感到困惑和沮丧。
长期关注就业平等的律师李宛蓉指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慢性病患者因《体检标准》在求职中受阻。她认为,这些标准需要与时俱进,充分考虑医学进步和患者的实际工作能力。律师温海波也表示,相关标准的制定应该更加科学、合理,既要保障公众健康,又要维护求职者的合法权益。
在建设法治社会的今天,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对于梅毒治愈者等特殊群体而言,法律的保护尤为重要。我们期待相关法律法规能够不断完善,为所有求职者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包容的就业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尽其才,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在职场上施展才华,实现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