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新进展:丹江口市绿色发展成绩单
南水北调新进展:丹江口市绿色发展成绩单
202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迎来通水十周年。作为这项世纪工程的核心水源地,湖北省丹江口市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绿色发展成绩单。
生态保护:守护一库清水
丹江口水库,这座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承载着北方人民的用水希望。为了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丹江口市实施了一系列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
在水质监测方面,丹江口市建立了完善的监测体系,确保水库水质常年保持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以上。据统计,2023年中线工程渠首陶岔I类水质天数达到335天,创下近年新高。
在库区治理方面,丹江口市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将环库区、汉江四级流域、集中饮用水源地等重点区域纳入党建示范区创建,通过基层党组织引领,发动党员群众共同参与守水护水行动。同时,该市还定期开展生态环保主题党日活动,成立各类“小水滴”志愿服务组织,常态化开展净岸护水活动。
绿色发展:水经济引领产业转型
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丹江口市积极探索生态资源价值转化路径,推动绿色发展。
水经济成为丹江口市的主导产业。在丹江口经济开发区水都工业园,农夫山泉、北冰洋汽水等知名企业相继落户,华润怡宝、燕京啤酒等项目正在加紧建设。据统计,2023年丹江口市水经济产值突破140亿元,税收近10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市水经济实现产值86.4亿元、税收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4%、26.7%。
设施渔业是丹江口市另一个亮点产业。为守护一库清水,该市全面落实“长江大保护”和“十年禁渔”政策,全面取缔网箱养殖,转而发展设施渔业。目前,全市养殖规模已达30万立方米,产值突破10亿元。地理标志产品丹江鲌俏销全国,丹江鱼头等精加工产品更是远销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
“两山”实践:生态资源价值转化
丹江口市还积极探索“两山”实践路径,通过生态资源价值转化,推动绿色发展。2021年,该市成立“两山”实践中心,负责“两山”实践路径探索及成果宣传,协调推动全市自然资源流转交易、运营管理、开发利用,开展“两山”实践项目招商引资等工作。中心下设“两山”转化服务办事大厅和丹江口市山水融合投资开发公司。按照市、镇、村三级资源整合运营平台的框架设计,成立镇级平台公司18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194个,实现了市、镇、村三级运营平台全覆盖。
通过对全市闲置资源进行摸底清查并分类登记,将全市生态资源分为土地、房屋、林地、水域、旅游景区五类。随后实施资产资源整合策略,将碎片化资源转化为村合作社资产,并由镇级“两山”公司及市级运营平台统一管理和运营。同时,创新金融服务,以项目策划为引导,争取银行融资,并与银行合作开发“两山卡”,实现资源存储与金融服务的无缝对接,已惠及众多农户。
丹江口市“两山”实践中心通过项目谋划、招商引资、开发运营等一系列手段,共收储山林48.02万亩、土地4.62万亩、水域36.67万亩、房屋61869平方米,评估价值152.4亿元,获取银行授信102亿元,发放贷款17.8亿元,招引项目36个,支持产业项目58个,带动17000余户农民增收,累计给农户和村集体分红8500余万元。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周年之际,丹江口市不仅兑现了“一库清水永续北上”的承诺,更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为全国水源地保护和绿色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