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州区乡村振兴新成果:红火产业助农增收
播州区乡村振兴新成果:红火产业助农增收
金秋时节,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的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高标准农田里稻谷飘香,辣椒基地里红绿相间,生态猪养殖场内秩序井然。近年来,播州区以产业振兴为突破口,大力发展辣椒、水稻、生态猪等特色产业,不仅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更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农业的“硬支撑”
在播州区马蹄镇长远村,337块零散的小田已经变成了73块连片的大田。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当地不仅完善了田间道路和排灌沟渠,还提升了土壤肥力,使农田宜机化率达到95%。
“高标农田改造后,我家的水稻田不仅便于机械化作业,还能实现稻鱼共生。政府为我们进行了集中飞防,收割时可以直接把三轮车开到田坎边,非常方便。”村民陈斗金高兴地说。
截至目前,播州区已建成38万余亩高标准农田,通过机械化作业实现稻油轮作、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等模式,农作物产量得到显著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程度进一步提高。
特色产业:农民增收的“金钥匙”
辣椒产业:红红火火映红农民笑脸
2024年,播州区完成辣椒种植面积28.3万亩,其中订单规模化辣椒生产种植基地20.65万亩,鲜椒总产量达43.15万吨,总产值20亿元。全区培育了“播州红”“遵辣”“苗幺娘”等6大品牌,产品涉及干辣椒、油辣椒、泡辣椒、辣椒酱、火锅底料等多个系列。
水稻产业:金色稻田里的丰收希望
在团溪镇白果村,4000亩水稻种植基地里,金黄色的稻谷随风起伏。通过与企业合作,白果村不仅实现了水稻的机械化收割,还建立了稳定的销售渠道。村民袁兴淑介绍:“今年的水稻亩产在1200斤到1400斤之间,亩均收益可达2500元到3000元。”
生态猪产业:种养循环的绿色实践
在播州区生态猪种养循环基地,5栋标准化养殖场每年可出栏生态猪3230头,实现销售收入1162.8万元以上。项目通过猪粪尿循环利用于200亩种植地,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还提升了猪肉品质。
科技赋能:现代农业的“新引擎”
在推进产业发展过程中,播州区注重科技赋能。例如,在辣椒产业方面,遵义佳裕集团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8项,年产辣椒20000余吨,具备2亿元以上的产品生产能力。在生态猪养殖方面,农投公司通过制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严把投入品质量关,建立了全程可追溯的质量管理体系。
成效显著: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据统计,近年来播州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2023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056元,同比增长8.5%。产业兴旺不仅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播州区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和科技赋能,不仅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更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如今的播州区,正以产业振兴为突破口,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