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苏东坡》:眉山的文化瑰宝
纪录片《苏东坡》:眉山的文化瑰宝
眉山,这座孕育了苏轼的古城,承载着千年的文化记忆。央视纪录片《苏东坡》以全新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这位文学巨匠的成长历程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眉山不仅是苏轼的出生地,更是他文学之路的起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见证了这位文学巨匠的成长。
眉山:苏轼的文学摇篮
公元1037年,苏轼诞生于眉山一个书香世家。民间传说,就在这一年,眉山一座原本郁郁葱葱的大山,不知为何,突然花草凋零树木枯萎。这座山仿佛在为一位文学巨匠的诞生而折腰。苏轼的父亲苏洵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母亲程氏出身名门,知书达理。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苏轼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的母亲程氏常常教导他要以东汉名臣范滂为榜样,做一个正直、有担当的人。
眉山的山水滋养了苏轼的文学才华。他在这里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与弟弟苏辙一起读书习字,游玩山水。苏轼的早慧令人惊叹,据说他七岁时就能写出“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的诗句。眉山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为苏轼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苏祠:眉山的文化瑰宝
今天的三苏祠,就是苏家的老宅。这座始建于北宋的建筑,历经千年沧桑,见证了苏氏家族的荣耀与辉煌。三苏祠占地约106亩,建筑布局严谨,中轴线上的建筑依次为大门、照壁、正门、前厅、正殿、启贤堂、木假山堂、云屿楼、披风榭等,两侧对称分布着厢房、亭台、池塘等。祠内保存有16处古建筑及苏洵、苏轼、苏辙和程夫人、任采莲、苏八娘等人的塑像,还供奉着三苏及家人牌位,珍藏和陈列着三苏的大量手迹、碑刻、文物和文献。
三苏祠内最引人注目的是苏轼的盘陀头像。这尊头像雕刻精美,神态栩栩如生,仿佛苏轼穿越千年,与后人对话。祠内还保存着苏轼的大量诗文手迹,每一笔每一划都透露出这位文学巨匠的非凡才华。漫步在三苏祠内,仿佛能感受到苏轼当年在这里读书、写作的情景,让人不禁感叹这位文学巨匠的非凡成就。
眉山:苏轼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眉山不仅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更是一座充满活力的现代城市。近年来,眉山市积极打造“三苏故里”文化品牌,将三苏文化融入城市建设和旅游发展。2024年,眉山市委政法委推出了“三苏故里·善治眉州”社会治理品牌,以三苏祠内的苏轼盘陀头像为代言,让优秀传统文化与法律文化跨界联动,以文化涵养法治,以法治沁润人心。
眉山市还深入研究三苏法治文化,从“审势立治”“利者义之和”“人与法并行而不相胜,则天下安”等理念中汲取智慧,形成了“良法善治、因法便民、德法相济、人法并用、以法活人”的法治文化体系。这种创新性的文化传承方式,不仅让三苏文化焕发新生,也为眉山的社会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
眉山还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将三苏祠打造成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每年吸引着数百万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景区内不仅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展示,还设有专门的讲解服务,让游客能够深入了解三苏文化。此外,眉山还定期举办三苏文化主题展览、学术研讨会等活动,进一步推动三苏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眉山,这座千年古城,因为苏轼而熠熠生辉。它不仅是一座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古城,更是一座充满活力的现代城市。在这里,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共同谱写着眉山发展的新篇章。正如纪录片《苏东坡》所展现的那样,眉山不仅是苏轼的故乡,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它以其独特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