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次高考到新东方:俞敏洪的自卑与超越
从三次高考到新东方:俞敏洪的自卑与超越
1980年,一个来自江苏江阴农村的青年,第三次参加高考,终于以387分的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这个青年就是后来的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
然而,进入北大后的俞敏洪却面临着巨大的心理挑战。作为全班唯一的农村学生,他不会讲普通话,结果从A班被调到较差的C班。更让他痛苦的是,班上其他同学都是全国各地的佼佼者,而他的英语成绩在班上几乎垫底。这种巨大的落差感,让俞敏洪陷入了深深的自卑之中。
但是,俞敏洪并没有被自卑击垮。他开始疯狂地学习,每天只睡4个小时,其余时间都在图书馆度过。他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强迫自己每天背诵大量的单词和课文。为了提高口语,他甚至在宿舍里大声朗读英语,惹得室友抱怨不已。
1985年,俞敏洪以优异的成绩从北大毕业,并留校任教。然而,他的自卑感并没有完全消失。他曾经梦想出国留学,但因为各种原因未能成行。这让他再次陷入了自我怀疑的困境。
但是,俞敏洪没有放弃。他开始在外面兼课教书,联合同学办托福班。1991年,他辞去北京大学英语教师职务,正式创办了新东方学校。
创业初期的新东方并不顺利。俞敏洪曾经为了拉拢学生,亲自到火车站举着牌子接机;为了节省开支,他甚至自己动手装修教室。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他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成功。
经过多年的努力,新东方终于从一个小培训班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教育机构。2006年,新东方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俞敏洪也从一个自卑的农村青年,变成了一个成功的企业家。
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俞敏洪曾说:“自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自卑打败。我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我选择了面对自卑,而不是逃避。”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卑的时候,但关键在于我们如何面对这种感觉。是选择逃避,还是选择面对?是选择放弃,还是选择坚持?俞敏洪用自己的经历给出了答案:只有勇敢面对自己的不足,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最终实现人生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