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威海“老滋味”你都尝过吗?
这些威海“老滋味”你都尝过吗?
威海,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不仅拥有迷人的自然风光,更孕育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传统美食。这些美食不仅仅是味蕾上的享受,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其中许多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让我们一起走进威海,品味那些跨越时空的“舌尖上的非遗”。
花饽饽
花饽饽又称“花馍”“面塑”“民间面花”,即便是在各种新锐美食丰沛的当下,这种承载胶东人民聪明才智、寄托乡土情结的特色面食,格外焕发着它诱人的魅力。从明清流传至今,以巧夺天工的面塑和制作工艺在中华美食“大观园”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鲅鱼水饺
威海鲅鱼水饺是胶东地区的一道传统名菜,属于鲁菜系。鲅鱼水饺不仅质地细腻,鲜肥适口,长期以来,还形成了极具特色的“胶东饺子食俗”,是胶东地区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数在外地生活、学习的威海人都将鲅鱼水饺的味道当成家的味道。
海菜粑粑
海菜粑粑是威海渔民在长期出海劳作中,为了方便携带与补充体力,根据当地物产创造出的传统面食。海菜粑粑传统制作技艺也成为渔民重要的生活所需与情感寄托。
�蠓子虾酱
蠓子虾酱是胶东沿海极富特色的海鲜调味品,因其以蠓子虾为原料腌制,故称蠓子虾酱。2009年9月,“蠓子虾酱制作技艺”被列入山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蠓子虾酱味道鲜美清香,色泽微红诱人,闻之可生津液,可谓“下饭神器”。
石岛蟹酱
在胶东半岛最东端,一颗“明珠”般矗立着的港城石岛,依偎在大海的臂弯。用当天捕捞的新鲜海螃蟹作为原料,通过研磨、发酵,再加入各种配料,可制成色鲜味美的石岛蟹酱。2019年,石岛蟹酱制作技艺入选威海市级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
文登包子
文登包子,是一种酱肉包子,特点是“汁满而不外泄”,食材以猪五花为主,加海米等调味,再以鸡汤为浆,制作精细,已于2008年12月4日被列入威海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文登县志》记载,文登包子发端于清初,盛名于民国年间,系何人所创已无从考证,但作为文登的传统风味名吃,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
盛家火烧
在荣成市斥山街道,有一处飘香万里的古老村庄,用一锅火烧,从穿过革命烟火到送进千家万户,将胶东面食的美味传承发扬了六百年有余——这里就是盛家村。盛家村人制作火烧有个绝招,一般只用三把火就把火烧制熟。第一把火,在不温不火时给火烧烙出好看的饼眉,第二把火,烧高温继续加热,第三把火,借低温催熟翻个面,自此,一锅又脆又香的盛家火烧便新鲜出炉,一口麦香醇厚,定叫你心心念念、回味无穷。
喜饼
个最大、形最圆,无论体型、用料还是口味,乳山大喜饼绝对是糕点界的扛把子。和面时只用鸡蛋和油而不放水,成就了松香酥软、蛋香浓郁、外形饱满、金黄细腻的乳山大喜饼,耐保存的特点让它成了诸多游客选购特产时的心头好。
文登喜饼则是小巧可爱,绵软甜糯,最特别的当属烙完之后的“滚边”工艺,即将几个烙好的喜饼竖放成一排,立在平底锅底,滚动着将其侧边滚平整,滚边的文登喜饼浑圆饱满最是好看。
脉田糖瓜
“糖瓜祭灶,新年来到。”百年来,脉田糖瓜制作者凭借着老手艺,不添加任何糖分和漂白粉,用雪白的大米和香甜的小麦做出酥脆可口的糖瓜。2009年,糖瓜制作技艺被列入山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乳山粉条
优质红薯制作的乳山粉条色泽自然、柔润爽滑、清香宜胃、环保卫生、无任何添加剂、筋道耐煮、粉味十足,在胶东地区闻名遐迩。其规格分为圆而细、宽而扁两种,适宜炒食、凉拌或炖汤。2021年,“乳山粉条制作技艺”被列入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胶东熟地瓜干
熟地瓜干是将地瓜烀熟后,经晾晒、储藏、长霜等古老程序而制成地方风味美食的一种传统手工技艺。地瓜产量大,但不能长久储藏,于是威海人就发明了胶东熟地瓜干传统制作技艺。用这种方式制作的地瓜干不仅能储藏一年多的时间,而且口味好,方便储藏和携带。
地瓜面条
将晾晒好的地瓜片干碾压至粉末状,用筛子筛出细面,加入适量的清水,多次揉搓成面团。再把揉好的面团放在刨丝器上,碾压成条状,将擦好的面条,放在锅里的篦子上蒸熟,保留了原汁原味。圆滑细长的面条便如同做粉条过程中“漏粉”一样,纷纷落入锅里的沸水中。须臾即可捞出,用凉水一过,浇卤食之,入口顺滑、清香、微甜,另有一番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