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京院士:情绪管理是长寿的关键
程京院士:情绪管理是长寿的关键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程京曾指出,在影响人类寿命的诸多因素中,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往往被忽视。《黄帝内经》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情志养生”的概念,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有效的情绪管理不仅能预防疾病,还能促进长寿。
情绪与健康:一个不容忽视的关联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忽视了情绪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一位网友在某书上分享了自己的体检经历:心肌缺血、脂肪肝、脾胃虚弱痰湿、胃上溃疡和息肉、肾炎、肾结石、肺结节、胰岛素抵抗、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全身78个器官,没几个是好的。这种现象并非个例,几乎所有人都有“体检焦虑”。人们害怕体检会暴露自己熬夜、应酬、不健康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却往往忽视了真正影响身体健康的隐形杀手——不良情绪。
一个身高1米73的网友小唐,体重即将跌破100斤,距离正常体重掉了30多斤。这一切源于他8个月来吃不下饭,起初只是肚子容易胀气,渐渐地连半碗米饭都难以下咽。经过多次检查,最终在精神科确诊为“焦虑症”。这个案例并非个例,事实上,肠胃是我们身体的情绪器官,它通过“脑-肠轴”与大脑相互影响,因此心理波动会直接影响肠胃功能。
不只是肠胃,身体其他器官也会受到情绪的影响。例如,经常愤怒的人容易有口臭或脓肿,思虑过度、性格急躁的人容易引发皮肤病,工作压力大、情绪起伏大时可能引发偏头痛,长期心理矛盾和压抑容易导致免疫力低下,生活频繁失控时可能出现头晕等症状。
科学研究:情绪管理与长寿的关联
多项科学研究证实了情绪管理与健康长寿之间的密切关系。美国一项持续80年的研究发现,情绪稳定的人比情绪不稳定的人平均寿命长7年。另一项发表在《美国老年医学会杂志》的研究显示,保持积极心态的老年人,其死亡风险比消极心态的同龄人低50%。
北京友谊医院精神心理科的主治医生林子乔指出:“大部分因情绪导致身体生病的患者,平常都对自己的情绪不敏感。因此,他们被压抑的情绪,只能通过身体爆发出来。”在快节奏的高压时代里,人们往往认为“情绪不重要”,要么觉得“小事,过了就忘了”,要么生活太匆忙,压根察觉不到自己有情绪。然而,对情绪的长期压抑和忽视,正是造成我们生病的核心原因。
如何做好情绪管理?
面对负面情绪,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以下是几种实用的情绪管理方法:
应对愤怒、暴躁、憎恨
- 立即进行一些剧烈运动,如拳击、跑步、打球,将心里的攻击性向外释放。
- 用冷水洗脸或喝冰水、吃冰淇淋,来让自己降温。
- 如果你是一个很容易动怒的人,可以为自己设定“尖叫时间”,定期进行一些“破坏性”的活动,如把头埋在枕头里尖叫、把一些没用的玻璃杯摔碎等。
- 深呼吸10-15次。
应对恐惧、焦虑、不安
- 尝试“盒式呼吸法”:吸气4秒,屏气4秒,然后呼气4秒。
- 给自己泡杯茶,并仔细观察烧水和泡茶的过程。在观察水从平静到一点点沸腾、以及茶叶在水流中忽上忽下的漂浮,我们会完成一次小型的“正念”。
- 制作一个“确定性清单”,包含那些让你有掌控感的事,如衣柜收纳、打理花草、打扫房间等等。每当焦虑发作,就去做一两件“确定性小事”。
应对抑郁、沮丧、悲伤
- 找人倾诉,寻求他人的支持和陪伴。
- 沉浸式参与一些高能量体验,能帮助我们从低落的情绪中抽离。例如看一场演唱会、看一部搞笑综艺、听会儿摇滚乐等。
- 吃点辣的食物。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吃辣属于“良性自虐”,能带给我们快感,会缓解抑郁情绪。
- 定个小额预算,为自己买点东西。
应对内疚、羞愧、自责
- 分析为什么会内疚,并找到内疚背后积极的面向。例如,如果你因为把一项工作搞砸而内疚,证明了你是个有责任心的人。肯定自己有责任心的一面。
- 去做一些你认为好的事情,来巩固“自我肯定”的积极感受。
- 换一种叙事角度。例如,不要说“虽然我付出了很多努力,但结果还是不如人意。”而是说“虽然结果不够好,但这一次我比上一次做的更好,有成长。”
除了上面说的这些办法外,还希望我们能记得一个核心规律:情绪会来,也会走。出现负面情绪,不代表你不好。这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正常体验。所以,允许情绪流经你的身体。观察它,感受它。而非对抗、指责、压抑。
正如《少有人走的路》中所说:“完全经历过焦虑、忧郁、疑惑和失望等情绪的人,一定比懒惰、懦弱、自恋和撒谎的人健康的多。”学会正确处理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于我们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