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揭秘台风命名:从“贝碧嘉”到“青马”,这些名字背后有故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揭秘台风命名:从“贝碧嘉”到“青马”,这些名字背后有故事

引用
中国气象网
5
来源
1.
https://www.cma.gov.cn/ztbd/2024zt/20240402/2023032402/202406/t20240606_6330115.html
2.
https://news.cctv.com/2024/06/08/ARTIomPmS7PrRWggynnEDOd0240608.shtml
3.
https://www.hko.gov.hk/tc/informtc/sound/tcname2024e.html
4.
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406/06/P2024060500484.htm
5.
https://m.bendibao.com/show978195.html

近日,中央气象台发布了一批新的台风名字,包括“蜻蜓”“青马”“道玑”等9个新名字。这些新名字的出现,不仅丰富了台风命名表,也引发了人们对台风命名规则和文化内涵的好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台风名字背后的故事。

01

台风命名的前世今生

台风命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为了方便传播,气象预报员开始为台风起名。最初,西北太平洋的台风命名始于1945年,只使用女性名字。直到1979年,才开始男女名字交替使用。

1997年,台风委员会决定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并从2000年1月1日起使用新的命名方法。目前的台风命名表由14个成员国(柬埔寨、中国、朝鲜、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日本、老挝、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和越南)提供,每个国家提供10个名字,共140个名字,按顺序循环使用。

02

名字里的文化密码

各国在命名台风时,都融入了自己的文化特色。比如:

  • 中国喜欢用神话人物命名,如“悟空”“电母”“海神”“风神”
  • 日本则偏爱星座名称,如“天兔”“摩羯”“天琴”
  • 东南亚国家多用动植物命名,如“鹦鹉”“圣帕”(淡水鱼)、“灿鸿”(一种树)、“达维”(大象)
  • 美国和密克罗尼西亚则倾向于使用小语种词汇,如“百里嘉”来自马绍尔语,“米娜”来自雅浦语
03

特殊的名字背后

有些台风名字背后藏着有趣的故事。比如:

“贝碧嘉”这个名字源自澳门,其实是一种印度甜点。这种甜点最早由葡萄牙修女在果阿地区制作,后来传入澳门。虽然在澳门并不十分普及,但它作为台风名字,却让人印象深刻。

“普拉桑”来自马来西亚,是一种在东南亚广受欢迎的热带水果——野红毛丹。这种水果汁多味美,但作为台风名字,却提醒人们不要被它可爱的外表所迷惑,台风可是威力巨大的自然现象。

新发布的“青马”则代表了香港的一座地标性大桥,连接机场与市区,象征着现代与传统的交融。

04

名字的“退役”与新生

并不是所有的台风名字都能永久保留。当某个台风造成特别重大的灾害或人员伤亡时,为了防止它与以后的台风同名引发误会,台风委员会会员可申请将其从命名表中删去。比如“山竹”和“温比亚”就是因为造成巨大损失而被除名。

截至2024年6月,21世纪以来已有68个台风被除名。其中,中国提供的三个名字“龙王”“海燕”“海马”已被“海葵”“白鹿”“木兰”取代。

05

你也可以参与命名

虽然目前没有找到最新的“我给台风起名字”活动信息,但公众参与台风命名的热情一直很高。2017年,中央气象台曾发起过一次公开征名活动,从“牡丹”“风铃”“鸿鹄”“飞廉”“熊猫”“祥云”“天马”“木兰”“皮皮虾”等9个候选名字中,最终选定了“木兰”作为新的台风名字。

如果你对台风命名感兴趣,不妨关注中央气象台的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等待下一次公众参与的机会。在起名时,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1. 名字长度不超过9个字母
  2. 容易发音,没有不良含义
  3. 不是商业机构名称
  4. 能够得到广泛认可

通过参与台风命名,我们不仅能更好地了解这一自然现象,还能为气象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次命名活动的到来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