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政治家裴度,因坚持削藩遭刺杀后,越挫越勇辅佐四朝美名扬
唐代政治家裴度,因坚持削藩遭刺杀后,越挫越勇辅佐四朝美名扬
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裴度,因坚决支持唐宪宗削藩,与宰相武元衡同时遭到刺客刺杀,侥幸生存。坚强的裴度没有因此消沉下去,而是越挫越勇,继续战斗在工作岗位上,并且数次出镇拜相。一生中辅佐过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他坚韧不拔的精神值得人们敬佩;他忠心为国家工作的干劲值得大家赞赏。
裴度(765年-839年4月21日),字中立,汉族,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是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因坚决支持唐宪宗削藩,与宰相武元衡同时遭到刺客刺杀,武元衡被杀身亡,他却侥幸生存了下来。
坚强的裴度没有因此消沉下去,而是越挫越勇,继续战斗在工作岗位上,并且数次出镇拜相。一生中辅佐过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最终其功绩名扬天下。
下面就来说说他的事迹。
一。因直言得罪德宗,支持宪宗削藩遭刺
裴度出身世宦名族“河东裴氏”中的东眷裴氏,他的祖父、父亲都做过官。早在贞元五年(789年),裴度就中进士科了,接着他又登博学宏辞科,参与唐德宗李适在殿廷亲自诏试的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考试,因应对策问的成绩优等,被委任为河阴县尉。后晋升为监察御史。但因劝其不要宠臣,而得罪了德宗,被调出朝廷任河南府功曹。
唐宪宗即位后,因讨吴元济叛军持久未见效,当时兼任刑部侍郎的裴度,受命赴蔡州行营了解军情,并向诸将传达朝廷旨意。他回朝后向宪宗分析了形势,并建议重用忠武军节度使李光颜。果断不久后,李光颜就大破淮西军于陈州溵水县西南。喜讯传来,宪宗为裴度的知人善用而叹服。
元和十年(815年)六月,因朝廷削藩态度坚决,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平卢节度使李师道狗急跳墙,都派刺客来刺杀宰相武元衡,同时指使他们刺杀裴度。武元衡不幸遇刺身亡,而裴度的随从王义以身掩护,侥幸生存下来了。
自武元衡遇害后,宪宗下诏委任裴度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并将朝廷的重大谋划决策之事托付给裴度。起初,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奏请罢免裴度的官职,以安抚王承宗、李师道之心,宪宗听后大怒道:“如果罢免裴度,这就是让奸计得逞,朝廷纲纪如何整顿?朕任用裴度一人,足以击败这两个乱臣贼子。”这足以见得宪宗对裴度是无比信任的。
裴度也不负皇上所望,从此以平叛为己任。从元和九年(813年)至元和十二年(817年),李光颜、乌重胤诸将屡奏捷报。但唐军征讨淮西四年,朝廷难以支付粮饷。这让诸将彼此观望,使得剿寇收获甚微,宪宗也以此为忧。
就在这时,勇敢的裴度站了出来向皇上说:“臣请求亲自督战。”宪宗为他的恳切陈情潸然泪下。当裴度前往淮西时,宪宗诏令神策军派三百名骑士随从护卫,并亲至通化门慰问勉励。裴度在城楼下含泪辞别,宪宗赐给他帝王佩用的通天犀角腰带。裴度名义上虽是宣抚使,实际上行使元帅职权。
裴度到达蔡州后,除统领将士们狠狠打击叛军外,还辅以劝降战术,他减省当地刑法:除盗贼斗杀外,其余旧法一概取消,相互往来,不再以白天、夜晚作为限制。让愿意归降朝廷的蔡州人知道有人生的欢乐。
申、光二州的百姓,得知裴度的宽大政策后,立即平稳安定下来。十一月,宪宗受降,并且斩了吴元济。至此,淮西战事终告结束。
之后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十分恐惧,裴度接受韩愈的建议,派善辩的柏耆携信至镇州晓喻王承宗。王承宗摄于兵威,只得上表献上德、棣二州,顺服于朝廷。裴度不仅为国家除了害,也成功地为自己报了仇。
二。辅佐穆宗、敬宗、文宗三朝,功勋卓著
唐穆宗即位后,朱克融、王廷凑在河朔作乱,穆宗诏令裴度以原职任镇州四面行营招讨使。裴度自接受委任之日起,便检阅军队,补充士卒,废寝忘食。又亲自督战西线军队,身临敌境,攻破敌城,斩杀贼将,频频向朝廷报捷。穆宗十分嘉许裴度的忠诚,月月派遣宫中使臣前往抚慰,晋升裴度为检校司空,兼任掌管北山诸蕃使。
但裴度与李逢吉一向不和,穆宗听信李逢吉等奸臣污蔑之词,让李逢吉接替裴度为相,还将裴度调出朝廷任司空、山南西道节度使,不带“平章事”之衔。
长庆四年(824年),刚即位不久的唐敬宗在了解了裴度的冤情后,下诏恢复裴度兼任同平章事。(826年)正月,裴度抵达长安,敬宗待他礼遇隆重优厚,数日后,便命裴度主持政事。
后来,裴度曾经劝说敬宗打消游历东都洛阳的想法,以节省朝廷开支;当时敬宗因年少骄纵,厌倦接见群臣,裴度就和缓地进言劝谏。此后,敬宗地坐朝理政次数就稍有增多了。
有一次,朱克融扣留了赐春衣使杨文端,奏称所赐春衣布料粗劣,又请求朝廷颁赐约三十万端匹的春衣布料;还奏请派出五千名服役工匠帮助修复东都。敬宗担忧朱克融怀有不顺从朝廷之心,便向宰相问计,想派一位重臣前往宣示抚慰,顺便要回春衣使。
聪明的裴度建议只要下两道诏令即可。敬宗听从他的建议,由他进呈诏书拟文。果然诏书到达幽州,情况全如裴度所料。不到十天,幽州人便杀了朱克融和他的两个儿子。
因为后来裴度年迈而又多病,自文宗即位后,他便上疏恳请辞去军政机要之职,文宗对他的礼遇还是深厚的。不仅派御医替他诊断治病,还每天让中使前去安抚慰问。大和四年(830年)六月,文宗下诏褒奖裴度,任他为司徒、平章军国重事,允许病愈后每三、五日前往中书省一次。
大和九年(835年)十月,裴度被升任中书令。十一月,发生甘露之变,文宗遭软禁,李训、王涯、贾餗、舒元舆的亲属、门生受株连者上百人,被投入监狱审讯定罪,并打算将他们流放。
裴度上疏朝廷为他们申辩,从而被保全、救活的有几十家。自甘露之变后,宦官当权,士大夫的道统沦丧。裴度因已到辞官居家的年纪,朝廷纲纪又已败坏,他从此不再把仕途的进退放在心上。
裴度在处理公务之暇,与诗人白居易、刘禹锡整日酣畅宴饮,放声吟唱纵情谈论,借吟诗、饮酒、弹琴、书法自娱自乐。当时的名士,都相从交游。每次有名望的人士从东都返回京都,文宗必定首先询问他:“你见到了裴度吗?”说明他始终关心着裴度的健康。
后来裴度病重,祈请返回东都养病。开成四年三月初四(839年4月21日),文宗的亲笔书信慰问裴度,但信刚送到家门口,裴度便已逝世,享年七十五岁。文宗听到裴度逝世的噩耗后,惊悸悲痛了很长时间,又让人重新缮写那封信,将它放在裴度的灵位上。
总之,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裴度,因坚决支持唐宪宗削藩,与宰相武元衡同时遭到刺客刺杀,侥幸生存。坚强的裴度没有因此消沉下去,而是越挫越勇,继续战斗在工作岗位上,并且数次出镇拜相。一生中辅佐过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他坚韧不拔的精神值得人们敬佩;他忠心为国家工作的干劲值得大家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