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检测肌红蛋白,预防急性肾损伤
定期检测肌红蛋白,预防急性肾损伤
肌红蛋白检测是评估肌肉和心脏健康的重要指标。研究表明,在患有横纹肌溶解症的患者中,血清肌红蛋白峰值是预测急性肾损伤(AKI)的最佳因素之一。因此,定期检测肌红蛋白水平对于早期发现和处理潜在的肾脏问题至关重要。通过及时的检测和管理,可以帮助降低AKI的风险,从而保护患者的长期健康。
肌红蛋白升高与肾损伤的关系
肌红蛋白是一种存在于心肌和骨骼肌中的小分子蛋白质,主要负责储存和运输氧气。在肌肉损伤或疾病状态下,肌红蛋白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其水平升高。高水平的肌红蛋白可导致肾小管阻塞,引发急性肾损伤。
骨筋膜室综合征(ACS)是创伤骨科中最为严重的临床表现,处理起来甚为棘手,被成为“骨折后的冷血杀手”。骨筋膜室综合征是骨科急症,一旦发生若不及时抢救可出现肢体缺血坏死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我们需要高度警惕。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典型症状包括:
- 疼痛(pain)或由疼痛转为无痛(painless)
- 苍白(pallor)
- 无脉(pulselessness)
- 麻痹(paralysis)
- 感觉异常(paresthesia)
但当患者出现明显的“5P”征时,往往提示已失去最佳治疗时机,可能导致肢体残疾甚至截肢等严重后果。
横纹肌溶解症的诱因及危害
横纹肌溶解症是一种潜在的健康风险,突然“练猛了”,仅是引发此类疾病的其中一个诱因。此前就有新闻报道过,一男子因食用过量小龙虾出现肌肉酸痛、全身乏力、胸闷心慌、尿液颜色呈酱油色等症状,而后被医生诊断为横纹肌溶解症;上月,一位72岁的老人在地头摘酸枣时,不小心捅了草丛里的马蜂窝,蜂毒素导致横纹肌溶解症,肝脏、肾脏、心肌受到不同程度损伤。
横纹肌溶解症的发病原因多样,主要包括物理因素、代谢因素、药物因素、遗传因素四个方面。长时间剧烈运动、肌肉挤压伤、创伤等物理因素均会导致横纹肌溶解。临床案例中,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代谢性疾病可能导致横纹肌溶解。他汀类降脂药、西咪替丁等药物同样可能导致横纹肌溶解。此外,某些基因缺陷也可能增加横纹肌溶解的风险。
横纹肌溶解症的症状包括:患者局部或全身肌肉疼痛,有时疼痛剧烈;患者感到肌肉无力,影响正常活动;由于肌红蛋白堵塞肾小管,导致尿液呈酱油色或茶色;患者感到疲劳和恶心,有时伴有呕吐。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肾脏受损的表现,如少尿、无尿等情况。
肌红蛋白检测在预防肾损伤中的应用
肌红蛋白检测是预测和诊断肾损伤的重要手段。在横纹肌溶解症的早期阶段,通过检测肌红蛋白水平,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肾损伤风险。这对于预防急性肾损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治疗方法包括液体治疗、碱化尿液、透析等。及时治疗可有效预防肾损伤,降低并发症风险。对于横纹肌溶解症,大家不必过度恐慌。生活中要避免长时间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适量休息;注意控制血糖和甲状腺功能,积极治疗相关疾病;避免滥用药物,特别是他汀类降脂药和其他可能导致横纹肌溶解的药物;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检查和预防性治疗。
肌红蛋白检测是评估肌肉和心脏健康的重要指标。研究表明,在患有横纹肌溶解症的患者中,血清肌红蛋白峰值是预测急性肾损伤(AKI)的最佳因素之一。因此,定期检测肌红蛋白水平对于早期发现和处理潜在的肾脏问题至关重要。通过及时的检测和管理,可以帮助降低AKI的风险,从而保护患者的长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