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李绅《悯农》:一首诗里的古今启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李绅《悯农》:一首诗里的古今启示

引用
搜狐
8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06679703_488646
2.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5-01-14/doc-ineewwwe2105030.shtml
3.
https://theory.gmw.cn/2024-02/23/content_37161226.htm
4.
https://new.qq.com/rain/a/20241113A050UQ00
5.
https://www.cssn.cn/dkzgxp/zgxp_zgwxpp/zgwxpp2024d1/202408/t20240819_5772634.shtml
6.
https://www.6weidu.com/newsinfo/6769761.html
7.
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510/c419384-40233031.html
8.
https://www.shirenzuojia.com/article/ks8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流传千年的《悯农》诗,以其质朴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道出了农民劳作的艰辛与粮食的来之不易。这首诗的作者李绅,是唐代著名的宰相和诗人,他通过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农民在烈日下辛勤劳作的情景,更表达了对农民生活困境的深切同情。

这首诗创作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正值安史之乱后的唐朝由盛转衰时期。当时的中国社会,虽然表面上保持着统一,但内部矛盾重重,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困苦。李绅通过“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样的诗句,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农民的悲惨处境,也暗示了社会的不公与制度的缺陷。

时光荏苒,千年已逝,当我们再次吟诵这首诗时,不禁要问:在现代社会,农民的生活状况是否已经得到了根本改善?粮食生产是否已经摆脱了靠天吃饭的困境?答案是令人欣慰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据统计,2022年全国农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6.24%,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依然任重道远。当前,我国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虽然超过60%,但与发达国家80%以上的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时,粮食浪费现象依然严重。据相关统计,我国每年在餐桌上的食物浪费量惊人,这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违背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古训。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我们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我国谷物平均单产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大豆、玉米的单产水平差距更大。此外,农产品的生产成本,特别是租金成本和人工成本也高于国际水平,这使得我国初级农产品和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较低。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进一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民收入,保障粮食安全。同时,也要传承和弘扬《悯农》诗中所蕴含的悯农精神,珍惜每一粒粮食,尊重每一位劳动者。

在当代,李绅的《悯农》诗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要关注“三农”问题,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它教导我们要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培养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它更启示我们要建设一个更加公平、和谐的社会,让每一位劳动者都能享受到发展的成果。

让我们铭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教诲,以实际行动传承悯农精神,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懈努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