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环保新举措: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效显著
三亚环保新举措: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效显著
三亚,位于中国最南端的热带滨海城市,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近年来,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深入推进,三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环境保护的巨大挑战。为守护这片碧海蓝天,三亚市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性环保举措,成效显著。
大气污染防治:目标2025年PM2.5降至11微克/立方米以下
为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三亚市制定了《海南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5年)》,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要达到98%以上,PM2.5平均浓度降至11微克/立方米以下。为实现这一目标,三亚市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运输结构三个方面入手,全面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在产业结构优化方面,三亚市严格环境准入要求,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低水平(“三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同时,积极推进园区绿色低碳升级改造,推动各类园区热电冷联产和综合能源站建设,提高工业园区集中供热覆盖范围和利用率。
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三亚市大力提高清洁能源比重,目标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2%左右,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5%左右。为此,三亚市积极推进昌江核电二期、核电小型堆、气电、“风光”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同时推动氢能产业发展规划落地。
在运输结构优化方面,三亚市加快推动交通运输结构绿色转型,大力发展新能源车。到2025年,三亚市公共服务领域新增和更换车辆将100%使用清洁能源汽车;公务车、公交车、巡游出租车和分时租赁车清洁能源化比例力争达到100%;轻型物流配送、城市环卫、网约车、旅游车等社会运营领域加快推进清洁能源化,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全市汽车保有量的20%。
水污染防治:持续开展“六水共治”,推进流域污染联防联控
三亚市持续开展“六水共治”行动,深化流域污染联防联控,加强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开展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评估、强化固体废物环境监管、持续推进农业农村污染治理。通过这些措施,三亚市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优良。
海域保护:创新实施“渔船打捞垃圾”模式
为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三亚市创新实施“渔船打捞垃圾”模式,发动渔民“既捕鱼又捞垃圾”。这一模式不仅有效减少了海洋垃圾,还提高了渔民的环保意识,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塑料污染治理:全面推行“禁塑”政策
三亚市全面推行“禁塑”政策,机关食堂、医院、学校等单位基本停止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目前,全市55家3A级以上景区基本实现全面“禁塑”,全社会对“禁塑”政策知晓率超过90%。
环保成效: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100%
通过一系列环保举措的实施,三亚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数据显示,今年前7月,三亚市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100%,主要污染物指标浓度保持历史最好水平;水环境质量状况总体保持优良,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三亚市的环保工作不仅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也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三亚市将继续坚持“向绿图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