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一城”摄影展:200幅作品见证桂林70年变迁
“一江一城”摄影展:200幅作品见证桂林70年变迁
“一江一城——新华社记者镜头下的桂林70年摄影展”正在桂林博物馆火热展出。此次展览精选200余幅新华社记者拍摄的摄影作品,以时间为轴,展现了桂林从1953年至今的巨大变迁。这些珍贵的照片不仅记录了桂林山水的永恒魅力,更见证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蓬勃发展。
从黑白到彩色:70年光影记忆
步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上世纪50年代的桂林老照片。黑白影像中,漓江两岸的山峰轮廓清晰,江面上偶尔划过一叶扁舟。当时的桂林,城区范围还很小,许多现在繁华的地段当时还是郊区。
随着时光的推移,照片的色彩逐渐丰富起来。60年代的桂林,城市开始扩张,街道上出现了更多的行人和自行车。7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拂过,桂林的旅游业开始起步,游客数量逐年增加。
到了80年代,桂林的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酒店、餐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90年代,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桂林逐渐成为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进入21世纪,桂林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现代化的建筑与古老的山水相映成趣,城市的夜景流光溢彩。2025年,桂林正朝着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目标迈进,一幅更加绚丽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城市变迁:从郊区到城区
在展览中,一张拍摄于叠彩山的老照片引起了65岁市民王先生的注意。照片中,远处的屏风山一带还是郊区,而现在那里已经是桂林的繁华城区。“这几十年桂林的变化真是巨大。”王先生感慨道。
文化传承:历史与现代的交融
展览不仅展现了桂林的自然风光,更记录了这座城市的文化传承。从解放桥到逍遥楼,从象鼻山到日月双塔,这些地标性建筑见证了桂林的历史变迁。而漓江上的渔火、阳朔的西街、大圩古镇的青石板路,则诉说着桂林的民俗风情。
社会影响:全民参与的文化盛宴
春节期间,桂林博物馆迎来了参观高峰。据统计,2025年除夕到初七,进馆参观人次达24852人。许多市民带着家人朋友前来观展,共同回味桂林的发展历程。一位参观者表示:“看着这些老照片,仿佛回到了小时候。现在的桂林越来越美,作为桂林人,我感到非常自豪。”
未来展望:世界级旅游城市的崛起
此次摄影展不仅是对桂林70年变迁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展望。桂林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世界,以更加自信的步伐迈向未来。正如一位摄影师所说:“桂林的山水是永恒的,但桂林的故事永远在更新。”
“一江一城——新华社记者镜头下的桂林70年摄影展”将持续到2月底,还没来得及观展的市民和游客,不妨趁着周末,来一场穿越70年的视觉之旅,感受桂林这座城市的魅力与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