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教育:预防高血糖的关键一课
饮食教育:预防高血糖的关键一课
全球糖尿病成人患者约4.25亿,中国糖尿病患病率11.2%,居世界首位。这一惊人的数据背后,是高血糖这一“隐形杀手”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高血糖不仅会导致糖尿病,还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等。面对这一严峻形势,通过饮食教育预防高血糖显得尤为重要。
高血糖的危害不容忽视
高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高于正常值,空腹血糖正常值为4.4~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值为≤7.8 mmol/L。如果空腹血糖高于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高于7.8mmol/L,即可诊断为高血糖。长期高血糖会导致全身微动脉血管病变,引发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等并发症。
更令人担忧的是,高血糖的发病率呈快速增长趋势。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17年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糖尿病成人患者约有4.25亿,预计到2045年,这一数字可能达到6.29亿。中国糖尿病患病率也呈快速增长趋势,据最新流调数据显示,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上升至11.2%,2017年中国20-79岁人群中糖尿病患者有1.144亿,居世界首位。然而,中国糖尿病的诊断率仅有3040%,即每10个糖尿病患者中,只有34人知道自己有糖尿病。
饮食教育:预防高血糖的关键
面对高血糖这一健康隐患,饮食教育成为预防的关键。通过科学的饮食教育,可以有效改善人们的饮食习惯,降低高血糖的风险。
以美国的《健康、无饥饿儿童法案》(HHFKA)为例,该法案通过改善学校餐饮质量,提供营养均衡的餐食,成功降低了儿童肥胖率。研究显示,HHFKA实施后,家庭对学校餐饮的信任度提高,学校餐饮的购买量显著增加。更重要的是,低收入家庭儿童的肥胖率下降了47%,这一成就充分说明了饮食教育的重要性。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主任马冠生教授也强调了食育与产业融合的重要性。他认为,食育不仅仅是餐桌上的学问,更是心灵的滋养。通过食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可以提供更丰富、更科学、更有趣的食育资源,形成系统化的产业链,推动食育理念的普及和实践。
科学饮食指南:预防高血糖的实用建议
那么,如何通过饮食预防高血糖呢?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健康饮食建议:
选择健康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全谷物、豆类和低脂奶制品。避免高脂肪、高糖、高钠的食物。
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碳水化合物会分解成葡萄糖,对血糖水平影响最大。建议在营养师的指导下学习计算所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含量。
采用餐盘法:将餐盘分为四部分,一半为非淀粉类蔬菜,四分之一为精益蛋白质,四分之一为碳水化合物或淀粉类蔬菜。加入少量的“有益”脂肪,如坚果或牛油果。搭配一份水果或奶制品,喝一杯水或不加糖的茶或咖啡。
定时定量进餐:保持规律的进餐时间,避免暴饮暴食。
注意食物的升糖指数: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物,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
成功案例:食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在实践中,食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通过政府主导倡导,可以推动食育纳入教育体系,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食育技术研发与创新则可以开发出更适合儿童的健康食品和教育工具。食育人才培养则为食育的普及提供了专业的人才支持。
在山东济南举办的“2024(第三届)食育发展大会”上,多位专家分享了食育与产业融合的成功经验。这些案例表明,通过多方合作,可以有效推动食育理念的落地,为预防高血糖等健康问题提供有力支持。
面对高血糖这一健康挑战,我们每个人都能通过科学的饮食教育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出改变。从学校到家庭,从政府到企业,全社会都应该行动起来,共同守护我们的健康。让我们从现在开始,通过饮食教育预防高血糖,拥抱更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