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专家:夜尿增多的中医调理之道
北京中医药大学专家:夜尿增多的中医调理之道
“夜尿增多并非单纯肾虚引起,还可能与泌尿系统疾病等多种因素相关。”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经开区院区综合外科副主任医师刘绍明的这一观点,打破了人们对夜尿问题的传统认知。中医认为,夜尿的发生与肾、膀胱、肺、脾、肝等多个脏腑功能密切相关,需要通过辨证施治来有效缓解症状。
中医眼中的夜尿增多:不只是肾虚
在中医理论中,夜尿增多并非简单的肾虚问题。《素问·经脉别论》指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这说明人体的水液代谢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涉及多个脏腑的功能协调。
中医将夜尿增多的病因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肾阳不足:肾阳虚衰,气化功能减退,导致水液代谢失常。常见症状包括夜尿频多、尿清长、畏寒肢冷等。
膀胱湿热:湿热下注膀胱,导致膀胱气化不利。常见症状为尿频、尿急、尿痛等。
脾肺气虚:脾主运化水湿,肺主通调水道,脾肺气虚会影响水液代谢,导致夜尿增多。
肝气郁结:肝主疏泄,肝气郁结会影响水液运行,导致夜尿症状。
中医调理:内外兼治,标本兼治
中医治疗夜尿增多讲究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采用中药内服与外治法相结合的方式。
口服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证型来选择方剂。例如:
- 肾阳不足型可选用金匮肾气丸加减
- 膀胱湿热型可选用八正散加减
- 脾肺气虚型可选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 肝气郁结型可选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艾灸疗法
艾灸是治疗夜尿增多的有效外治法之一。通过温补肾阳,增强膀胱的气化功能,可以有效减少夜间排尿次数。常用的艾灸穴位包括:
-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直下3寸,具有补益元气、固涩止遗的功效。
-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在肚脐中上4寸,具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的功效。
- 神阙穴:位于肚脐中央,具有温阳救逆、利水固脱的功效。
- 水道穴:位于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具有清热利湿、通利水道的功效。
-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能滋补肝肾、调节水液代谢。
艾灸时通常先将艾条点燃,悬置于相应穴位上方进行灸疗。每次灸疗时间以患者感到温热舒适为宜,一般为1015分钟。每天进行12次,连续治疗数周至数月。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夜尿增多主要通过调节脏腑功能,改善水液代谢。常用的穴位包括肾俞、膀胱俞、三阴交等。针灸治疗需要由专业医师操作,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穴位和手法。
临床案例:中西医结合显成效
65岁的韩老先生5年前出现了排尿费力、尿不尽的情况,夜尿增多至每夜6次以上。在多家医院治疗效果不佳后,他慕名来到北京中医医院泌尿外科。赵晓风主任医师诊断其为前列腺增生,并伴有脾肾两虚、气血不足的证型。治疗团队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术前术后配合中药调理,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夜尿症状明显改善。
日常调养:预防胜于治疗
除了专业治疗,日常调养对于改善夜尿症状也非常重要:
合理饮食:减少摄入食盐,避免晚餐食用生冷寒凉和有滑利作用的食物,如冬瓜、黄瓜、白菜、白萝卜以及香蕉、雪梨等。
适度运动:适度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改善脏腑功能,但要避免过度劳累。
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
心理调适: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
食疗调养:可适当食用一些调养脾肾、温肾壮阳的食物,如莲子、板栗、芡实、核桃仁、羊肉、猪小肚等。
夜尿增多虽然看似小事,但可能暗藏风险,及时就医、科学调理是关键。通过中医辨证施治,结合现代医学手段,可以有效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