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志》作者归属考:徐霞客还是后人伪托?
《青云志》作者归属考:徐霞客还是后人伪托?
《青云志》这首诗在网上流传甚广,甚至有观点认为其作者是明朝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然而,通过对比分析《青云志》与徐霞客的其他作品,可以发现两者在风格和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从而质疑《青云志》的作者归属。
无人扶我青云志,我自踏雪至山巅。
若是命中无此运,亦可孤身登昆仑。
红尘赠我三尺剑,酒看瘦马一世街。
世人朝路乃绝涧,独见众生止步前。
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如若东山能再起,大鹏展翅九万里。
一入红尘梦易真,一朝悟透心境名。
一朝悟道见真我,昔日枷锁皆云烟。
天门将至百运开,拂尘轻笑问仙来。
这首《青云志》在网上流传甚广,一位鉴宝直播大 V因为经常在直播中反复吟诵其中的几句,更是增加了这首诗的普及程度。引用这首诗的人宣称,《青云志》的作者是明朝徐霞客。
从文学角度来看,徐霞客的中文造诣不会那么糟糕。这里提供一首徐霞客本人写的诗,《题小香山梅花堂诗五首其二》,可以和那首所谓的《青云志》对比一下:
幻出烟萝傍玉京,须知片石是三生。
春随香草千年艳,人与梅花一样清。
混沌凿开云上下,崆峒坐倚月纵横。
峰头且莫骑黄鹤,留遍江城铁笛声。
虽然不能说直追唐宋,但也有他自己的风格。而且,同样是表现气势,徐霞客写的是「混沌凿开云上下,崆峒坐倚月纵横」,不是什么「红尘赠我三尺剑,酒后纵马常扑街」。而那一句「留遍江城铁笛声」和「天门将至百运开」相比,即便考虑到「百运」可能是拼音输入法错写的「白云」,境界上的差异也一望而知。
徐霞客有一本游记,也算是阅读经典之一。网上到处都有,可以找来读一读,感受一下徐霞客具体的写作风格。比如说他的名篇《黄山日记》里有这么一小段:
「下峰,则落照拥树,谓明晴可卜,踊跃归庵。霞光设茶,引登前楼。西望碧痕一缕,余疑山影。僧谓:『山影夜望甚近,此当是云气。』余默然,知为雨兆也。」
翻译为白话文:
走下山峰,只见夕阳朗照松树,我以为这预示着明天天晴,不由得跳跃欢呼着赶回狮子林庵。主持和尚霞光备好茶水,领着我登上前楼。向西眺望,天边有一缕碧绿色的痕迹。我怀疑是山的阴影。霞光和尚说:「山影在晚上看起来会很近,这应该是云气。」我一下子沉默了,心里知道这是下雨的预兆。
可以感受一下,徐霞客在写作时个人心境和自然风光时刻自然交融的状态。他的游记之所以好看,就是因为这种写法,不单纯是描述风景,也不单纯是描述感受。而且,他的文字如此简练,四字五字交替出现,轻灵快速。怎么可能有这种一到底的写法:一入红尘梦易真,一朝悟透心境名。一朝悟道见真我,一身枷锁皆云烟。
更何况这首《青云志》也不押韵啊---世人朝路乃绝涧,独见众生止步前。天门将至百运开,拂尘轻笑问仙来---这种句内押韵术语叫做喊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