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双鸭山“生态总长制”,筑牢北方绿色屏障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双鸭山“生态总长制”,筑牢北方绿色屏障

引用
人民网
8
来源
1.
http://hlj.people.com.cn/n2/2025/0124/c220027-41119071.html
2.
https://www.hlj.gov.cn/hljapp/c116059/202501/c00_31797684.shtml
3.
https://www.hlj.gov.cn/hlj/c107856/202402/c00_31711700.shtml
4.
https://www.hljqzh.gov.cn/hljqzh/c100839/202501/d2f377388392475dbe517954a4c64c9a.shtml
5.
http://www.hgxa.gov.cn/xinganqurenminzhengfu/0eb10b3db1dc444c91e0bb923718362e/202501/67982.shtml
6.
https://www.cenews.com.cn/news.html?aid=1147638
7.
http://www.zkschina.com.cn/mien/show-151.html
8.
http://www.cenews.com.cn/column.html?cid=204

金秋时节,走进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友谊农场的“万亩大地号”,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金黄的丰收景象。大型农机在田间穿梭,收获着沉甸甸的粮食。这片肥沃的黑土地,正孕育着新的希望。

近年来,双鸭山市积极探索黑土地保护新模式,通过实施“生态总长制”和“田长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不仅提升了生态环境质量,还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作为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双鸭山市的黑土地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01

创新机制:生态总长制引领保护新模式

双鸭山市在黑土地保护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创新性提出并实施了“生态总长制”。这一制度将“林长、河湖长、田长”三长制整合,实现了体制性重构和制度性重塑,为黑土地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四方台区,这一制度得到了有效落实。全区持续深化“田长制”改革,建立了“区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责任机制。目前,已将14余万亩耕地划分为2.4万个管护地块,通过“集成化、系统化、精准化、数字化”的创新管理模式,使耕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这一模式还获得了国务院的通报表扬。

02

科技支撑:中科院团队助力黑土保护

在双鸭山市友谊农场,中国科学院“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三江示范区项目团队正在开展一项重要工作。他们综合运用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地面传感等科技手段,研制出“天空地立体监测”技术体系,能够实现对黑土地、农作物生产等从上到下立体化、全时段地监测。

“类似于(我们做)CT扫描,是给地块做一个全身体检。基于‘地块画像’的数据,可以看见地块的退化情况。然后根据退化障碍的位置,及时采取有效的改良措施,帮助农民增产增收。”东北地理所科研助理曲洺伯说。

03

实践成效:从600公斤到900公斤的产量提升

这些创新举措和科技支撑,正为双鸭山市的黑土地保护带来实实在在的成效。

北大荒农垦集团友谊农场种植户于殿东就是受益者之一。他在青年庄附近承包了160多亩坡耕地,此前深受水土流失问题困扰。自从中国科学院的专家团队将这里选作试验田后,于殿东的烦恼迎刃而解。

“现在土保住了,水也保住了,产量也上来了。原先每亩地能产粮600公斤左右,现在能达到亩产900公斤,每亩地效益增加了200多元。”于殿东高兴地说。

04

未来展望:打造黑土地保护的“双鸭山样本”

双鸭山市的黑土地保护工作,不仅关乎当地农民的生计,更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通过制度创新和科技支撑,双鸭山市正逐步构建起黑土地保护的长效机制。

下一步,双鸭山市将继续深化“生态总长制”和“田长制”,加大科技投入,推广成功经验,努力打造黑土地保护的“双鸭山样本”,为子孙后代留下这片珍贵的黑土地。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