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Tubeless技术引领肺结节微创手术新突破
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Tubeless技术引领肺结节微创手术新突破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低剂量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 LDCT)的普及,以及人们对胸部CT年度体检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导致肺结节的检出率显著增加。据统计,低剂量螺旋CT检查的胸部CT,在不同人群中的肺结节总检出率达29.89%。在这样的背景下,肺结节微创手术作为治疗手段之一,得到了快速发展。
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胸外科在肺结节微创手术领域走在了全国前列。该中心副主任金锋主任医师带领团队,率先开展了最新的Tubeless无插管胸腔镜手术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化和微创化的治疗手段。
Tubeless无插管胸腔镜手术是一种创新的手术方式,与传统胸腔镜手术相比具有显著优势。在传统手术中,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操作可能会造成插管相关气道损伤、单肺通气呼吸机相关肺损伤、声音嘶哑等不良反应。而Tubeless技术采用喉罩通气,保留患者的自主呼吸,避免了气管插管带来的损伤。此外,该技术还实现了术前不留置尿管、术中不放置引流管,进一步减少了手术创伤。
金锋主任团队自2020年5月首次开展Tubeless VATS技术以来,已成功完成超过500例手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该团队不仅在技术上追求卓越,还注重多学科协作,通过与麻醉科、影像科等科室的紧密配合,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Tubeless无插管胸腔镜手术展现出了显著的临床优势。与传统插管全麻手术相比,这种技术能有效降低患者术中术后心律失常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减轻疼痛和降低患者全身炎症反应,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患者恢复更快,住院时间更短,医疗费用也相应减少。
以一位68岁的男性患者为例,他因反复咳嗽咳痰5年入院,被诊断为肺隔离症。金锋主任团队采用Tubeless技术,通过一个仅3cm的切口完成了左下肺叶切除手术。手术历时约2小时,成功切除病肺,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另一位30多岁的年轻患者则因肺毛霉菌病接受了急诊手术。在金锋主任的指导下,团队成功完成了难度极高的左肺切除手术。尽管术后出现了复杂的并发症,但通过多学科协作和精准治疗,患者最终转危为安,重返正常生活。
这些成功案例充分展示了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在肺结节微创手术领域的技术实力和临床经验。金锋主任团队以精湛的医术和严谨的医疗态度,为众多患者带来了康复的希望。
随着Tubeless无插管胸腔镜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未来将有更多患者从中受益。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胸外科将继续在这一领域深耕,为推动我国胸外科手术技术的进步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