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顶级专家推荐:这些人需要定期检测维生素D
全球顶级专家推荐:这些人需要定期检测维生素D
2024年,全球25位顶尖专家在《内分泌评论》上发表最新共识,强调维生素D检测对于维护健康的重要性。这一共识再次引发了公众对维生素D的关注。那么,为什么专家如此重视维生素D检测?哪些人群需要特别关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维生素D缺乏: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维生素D缺乏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据统计,全球约30%-60%的儿童和成年人存在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问题。在中国,这一情况同样不容乐观:2016-2017年,中国6-17岁儿童血清维生素D缺乏率为18.6%,而成人血清维生素D缺乏率更是高达21.4%。更令人担忧的是,80岁以上老年人缺乏维生素D的比例高达70%-90%。
维生素D缺乏并非小事一桩。它不仅会影响骨骼健康,导致佝偻病、骨质疏松等问题,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此外,维生素D缺乏还可能引起肌肉疼痛、抽筋、免疫力下降等症状。
如何判断是否缺乏维生素D?
目前,判断维生素D水平的“金标准”是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的含量。这一检测方法简单快捷,只需抽取少量静脉血(2-4ml),4-6小时后就能得到结果。根据国际临床指南,维生素D的水平可分为以下三类:
- 正常:≥20 μg/L
- 不足:12-20 μg/L
- 缺乏:<12 μg/L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实验室和检测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请参考您的检测结果报告上的参考范围。
哪些人群需要特别关注?
虽然维生素D缺乏普遍存在,但以下几类人群需要特别关注:
儿童和青少年:维生素D对骨骼发育至关重要,缺乏会影响生长发育。
孕妇:维生素D不足会影响胎儿发育,增加妊娠并发症的风险。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下降,更容易缺乏。
长期室内工作者:如办公室职员、工厂工人等,缺乏阳光照射会影响维生素D的合成。
肥胖人群:维生素D会在脂肪组织中储存,导致血液中维生素D浓度降低。
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慢性肾病、胃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等,会影响维生素D的代谢或吸收。
服用某些药物的人群:如苯巴比妥、卡马西平等,会增加维生素D的代谢。
专家建议:这些人需要定期检测
美国内分泌学会最新指南指出,不建议对健康个体进行常规的维生素D筛查。但是,以下几类人群应考虑定期检测:
- 1-18岁儿童:预防佝偻病,潜在降低呼吸道感染风险
- 孕妇:降低母婴或新生儿并发症风险
- 75岁以上老年人:降低死亡风险
- 糖尿病前期患者: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
对于这些高风险人群,建议每6-12个月进行一次维生素D检测,以便及时了解自身状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如何科学补充维生素D?
如果检测结果显示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科学补充。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补充方法:
晒太阳:每天在上午11点至下午3点之间,暴露面部和双上臂于阳光下5-30分钟,每周3次。注意避免暴晒,以免造成皮肤损伤。
饮食补充:多吃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高脂海鱼、动物肝脏、蛋黄等。
维生素D补充剂: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一般推荐剂量为每日400-800 IU。
强化食品:选择添加了维生素D的牛奶、橙汁等强化食品。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维生素D的补充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盲目补充导致过量。通过定期检测和科学补充,我们可以更好地维护自身健康,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