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揭秘周朝人口之谜:农业技术如何助力盛世?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揭秘周朝人口之谜:农业技术如何助力盛世?

引用
网易
8
来源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FH49FT050543HTFX.html
2.
https://www.sohu.com/a/442235451_120712932
3.
https://www.sohu.com/a/819190230_122070692
4.
https://www.163.com/dy/article/FV40823205439C40.html
5.
http://agri-history.ihns.ac.cn/history/chapter12.htm
6.
http://agri-history.ihns.ac.cn/lihengquan1.htm
7.
https://www.gov.cn/test/2006-05/09/content_276259.htm
8.
https://winfo.crc.com.cn/crc_mobile/crc/magazine/255/202112/t20211224_599127.htm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人口从西周初期的500-600万增长到春秋末年的2700-3000万,展现了古代社会的发展与变迁。这一显著的人口增长,离不开农业技术的进步。

01

从耒耜到沟洫:周朝农业技术的渐进式发展

周朝的农业技术进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虞夏到春秋初年,我国正处于考古学上的青铜时代。青铜是铜和锡的合金,用它制造工具,比木石工具坚硬、锋利、轻巧,这是生产力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这一时期主要手工工具和武器都是青铜制作的。在农业领域,青铜也获得日益广泛的应用。商代遗址中已有铸造青铜钁的作坊,并出土了钁范,表明了青铜钁已批量生产。周人重视中耕,已有专门的中耕农具。《诗经·周颂·良耜》:“庤乃钱镈,奄观铚艾。”是在暮春时节命众人把中耕用的钱镈收藏起来,准备开镰收麦。“钱”就是铲,“镈”就是锄。字俱从金。在《考工记》中,“钱镈之属”是属于“攻金”的“段氏”所管,其为青铜农具无疑。目前,考古发现的商周青铜铲、锄已有一定数量。不过当时石镰、石刀、蚌镰等仍大量使用,而且延续时间颇长。

商周时代,石犁和铜犁已在局部地区使用,但用于耕播和挖沟的主要农具仍然是传统的耒耜。耒耜是一种手推足蹠的直插式翻土工具,一般在木柄的下部绑上一根小横木,以供踏足之用。它很适合于在土层深厚疏松、呈垂直柱状节理的黄土地区使用,即使是木质的耒耜,也能获得较好的翻耕效果。这就是木质耒耜在我国上古农业中能够保持长久的生命力的原因之所在。耒耜的广泛使用,是中国上古农业的重要特点之一。埃及、希腊等国文明时代破晓时,已经使用铜犁或铁犁了,而我国的先民却是带着耒耜进入文明时代的。

除了农具的改进,周朝还发展了独特的沟洫农业系统。《周礼》中详细记载了从畎、遂、沟、洫到浍的完整排水体系,这种农田沟洫系统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当时农业技术体系的基础和核心。例如我国上古时代已重视中耕,中耕以条播为前提;而中耕和条播都是以农田的畎亩结构为基础的。人们花费了很大的气力把农田沟洫系统修建起来以后,自然不会轻易地抛荒,这就促进了休闲制代替撂荒制。耦耕是以两人为一组实行简单的协作,是我国上古时代普遍实行的一种农业劳动方式。它的起源,既与耒耜耕作有关,亦与农田沟洫制度有关。当时的主要耕具,无论是尖锥式的耒,还是刃部较窄的平刃式的耜,由于手足并用,入土较深,用力较大,一个人操作比较困难,因而需要两人协作。这种协作方式,就是耦耕。耦耕的出现,标志着我国上古农业技术的一个重要进步。

02

垄耕种植法的创新:一场静悄悄的农业革命

春秋末期,我国的老祖先们发明了当时世界农业史上最跨时代的种植技术——垄耕种植法。这种种植方式将土地耕作成高低相间的垄和沟,将农作物种在垄上,这种耕作方式具有诸多优点:

  1. 垄台土层厚,土壤空隙度大,不易板结,利于作物根系生长。
  2. 保证每株庄稼都能自由呼吸,不至于挤一块,这样光照较均匀且通风性好,既能够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还避免挤一块捂烂了。
  3. 垄与沟有高低差后,浇水直接往沟里浇就行,根会直接从沟槽中吸水,不仅利于水分吸收,在多雨的季节还能方便排水防涝。
  4. 垄和沟之间每季之间要进行一次互换,垄就变成了沟,沟就变成了垄,相当于土地进行了轮休,对地力进行一定程度的恢复。
  5. 垄耕的地表面积比平地耕种要增加20%-30%,昼间土温比平地增高2-3℃,昼夜温差大更利于光合产物积累。这个道理大家可以通过新疆的哈密瓜和乌鲁木齐的葡萄,还有沙漠瓜等农作物去了解。

这种耕作方式显著提高了粮食产量,使得老百姓的劳动效率大大提高了,老百姓再也不用去“神农尝百草”了,再也不用吃野菜、打野物了。也就是说中国农民第一次象征性地解决了温饱问题。俗话说:“饱暖思淫欲”,不对,应该是“饱暖想搞事”,温饱问题一直是调剂社会稳定的一个分界线。

03

农业进步与人口增长:一个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周朝的农业技术进步,尤其是垄耕种植法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粮食产量的提升。这不仅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也为人口增长提供了物质基础。随着粮食产量的提高,人们不再需要频繁迁徙寻找食物,而是可以在固定的土地上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这种稳定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得人口得以持续增长。

人口的增长又进一步推动了农业技术的创新。更多的人口意味着更多的劳动力,可以开垦更多的土地,改进农业生产技术。这种良性循环,最终促成了周朝人口的显著增长。

04

结语:周朝农业技术进步的历史意义

周朝的农业技术进步,虽然没有革命性的突破,但正是这种渐进式的改进,为人口增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从简单的耒耜耕作到复杂的沟洫系统,再到创新的垄耕种植法,这些技术进步不仅提高了粮食产量,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为周朝的盛世奠定了基础。

周朝的农业发展经验告诉我们,技术进步不一定需要轰轰烈烈的革命,有时候,渐进式的改进也能带来巨大的社会变革。这种务实的创新精神,正是周朝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