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台湾竹筏:古代航海神器的创新与传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台湾竹筏:古代航海神器的创新与传承

引用
6
来源
1.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8/detail?ID=b11d4d79-0a14-46e7-b70c-64d26c64f470
2.
https://www.zjitc.net/info/1016/27129.htm
3.
https://www.kuroshio.org.tw/newsite/article02.php?info_id=298
4.
https://epaper.naer.edu.tw/edm.php?grp_no=1&edm_no=205&content_no=3606
5.
https://www.zjitc.edu.cn/info/1016/27136.htm
6.
http://epaper.sxrb.com/shtml/sxrb/20230105/828195.shtml

在台湾的近海和河川上,一种独特的水上交通工具已经存在了数百年。它就是台湾竹筏,一种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古人智慧的航海工具。早在18世纪,台湾竹筏就已发展出中国式篷帆、圆桶、中插板等特殊装置,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海筏之一。如今,让我们一起揭开这古代航海神器的秘密,看看它是如何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演进的吧!

01

独特设计:四大装置显神通

台湾竹筏之所以能在海上航行,主要得益于其四项创新设计:中国式篷帆、圆桶、中插板和上弯的筏艏。

  • 中国式篷帆:竹筏上安装的篷帆,不仅能够借助风力推动前进,还能根据风向调整角度,实现灵活操控。这种设计与古代中国帆船的帆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 圆桶:竹筏中央设置的圆桶,主要用于存放物品和人员,防止被海水溅湿。这个设计充分考虑了海上作业的实际需求,体现了古人对细节的把握。

  • 中插板:这是竹筏最具特色的设计之一。中插板是从筏体下方伸出的木板,最多可达9个,分布在筏体各处。这些插板可以伸缩调节,根据海况和风浪状况调整使用数量和长度。其功能类似于现代帆船的减摇鳍,能够减少侧漂和横摇,提高航行稳定性。

  • 上弯的筏艏:竹筏的前端设计成略微上弯的形状,这个看似简单的改动却至关重要。实验研究表明,如果没有上弯设计,竹筏在遇到海浪时很容易沉没。这种设计有效地防止了筏艏插入水中导致的沉没风险。

02

历史演进:从竹子到塑料管

台湾竹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当时的竹筏主要用于渡河和近海渔业。乾隆年间的文献记载显示,竹筏不仅用于捕捞乌鱼,还与渔船配合使用,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渔业体系。

20世纪中叶,随着工业化的推进,竹筏开始了重大变革。首先是动力化,1950年代开始尝试在竹筏上安装舷外机,使其航速大幅提升。其次是材料革新,1968年台湾第一座轻油裂解工厂建成后,PVC塑料管开始普及。1970年前后,政府推广用PVC塑料管取代竹管,竹筏迅速被管筏取代。这种新材料不仅更耐用,而且容易取得,加工也更为简便。

03

实际应用:近海渔业的得力助手

竹筏在近海渔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既可以单独作业,也可以与渔船配合使用。竹筏体积小、灵活性好,特别适合在浅滩和近海区域作业。而且竹筏的建造简单,易于照料,成本相对较低,深受渔民青睐。

04

文化传承:海洋智慧的结晶

台湾竹筏不仅是交通工具,更凝结了先民的海洋智慧。它体现了古人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生活哲学,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竹筏文化是台湾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台湾与海洋的深厚联系。

如今,虽然传统的竹筏已逐渐被现代化的渔船所取代,但它所承载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依然熠熠生辉。台湾竹筏的故事,正是中华民族海洋文明发展的一个缩影。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