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统一南北,人口激增的秘密
隋文帝统一南北,人口激增的秘密
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成功灭陈,统一南北,结束了长达近400年的南北分裂局面。随之而来的是隋朝人口的迅速增长,根据《隋书》记载,到大业五年(609年),全国户数达8907546,人口为46019956。这一人口增长的背后,是隋文帝一系列政策的有力推动。
统一南北:奠定人口增长的基础
隋文帝统一南北的过程堪称波澜壮阔。在安定内部、解决北方突厥的外患后,隋文帝于588年,下令杨广统筹九路隋军南征陈朝。隋军通过多路进攻,最终攻入建康,俘获陈后主,完成统一。
统一后,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加强,社会财富增长,人口激增,耕地扩大,仓库充实。隋文帝通过一系列军事和政治手段,为人口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户籍改革:有效增加国家控制人口
为了直接控制更多的人口,隋文帝采取了一系列户籍制度改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大索貌阅”和“输籍法”。
大索貌阅是隋朝的一种户籍制度,通过当面审问和观察来核对人口信息,防止逃税和隐匿人口。开皇五年(公元585年),高祖令州县貌阅:“阅其貌以验老小之实”。即检阅人口的形貌,查核有无低报年龄及伪报老病的种种情况。并规定户口不实者,里正、党长流配远方;大功(堂兄弟)以下,皆令另立户籍,以防隐匿。计搜得壮丁四十四万三千,人口一百六十四万余。
输籍法则是规定每年正月五日县令派人出查,令百姓五党或三党为一团,根据定样标准划分户等上下,重新规定征岁差役与应纳税额。尚书左仆射高颎鉴于“人间课输,虽有定分,年常征纳,除注恒多,长吏肆情(营私舞弊),文帐出没,复无定籍,难以推校”。乃于开皇五年(公元585年)奏请颁布输籍法。隋文帝采用了他的建议,规定每年正月五日县令派人出查,令百姓五党(五百家)或三党(三百家)为一团,根据定样标准划分户等上下,重新规定征岁差役与应纳税额,写成定簿。利用这一手段,搜括隐藏户口,以防止人民逃税或抑制士族、豪强占有劳动人口,从而增加政府收入,加强中央集权,为隋代富强奠定了基础。
农业发展:奠定人口增长的物质基础
隋文帝通过水利建设、土地整治等农业政策,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隋朝统一后,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加强,社会财富增长,人口激增,耕地扩大,仓库充实。
隋炀帝继位后,穷兵黩武,滥用民力,使得刚刚发展起来的社会经济又遭到巨大破坏,终于在农民大起义的打击下,隋朝统治宣告瓦解。
隋文帝统一南北后的人口激增,是政治稳定、政策得当的必然结果。通过统一南北、户籍改革和农业发展等措施,隋文帝不仅有效增加了国家控制的户口数量,更为隋朝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