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水安全:让村民喝上放心水
农村饮水安全:让村民喝上放心水
农村饮水安全是关系到亿万农民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问题。近年来,我国在农村饮水安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据水利部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7月底,全国已巩固提升了2.56亿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其中解决了1710万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八成以上的农村人口用上了自来水。
然而,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农村饮水安全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部分山区、牧区、偏远地区由于地理条件复杂,供水设施难以覆盖;一些地区虽然建有供水工程,但因管理不善、维护不到位等原因,导致供水不稳定;水质检测频率低、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也时有发生。
为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201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卫生计生委、环境保护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办法》,明确了各部门职责和资金管理要求。该办法提出,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地方政府对农村饮水安全负总责,中央给予指导和资金支持。
在地方层面,各地积极探索创新解决方案。以内蒙古奈曼旗为例,该旗针对农村牧区饮水安全问题,累计投入资金2.6亿元,完成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470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2%,惠及群众32.9万人。具体做法包括:
工程建设:在城镇周边采取管网延伸、改扩建供水工程辐射带动周边嘎查(村)组,建设城乡一体化供水网络系统;在平原区,通过联网、并网、扩网等方式,打破镇村界限,实行规模化供水;在水源条件和基础设施较差的地区,通过村村连通的方式扩大工程覆盖范围;在水源匮乏、水质较差的村屯,采取修建集水方塘蓄水、开挖大口井引水、建设截潜流工程调水等方式实施联村供水。
智能管理:自2015年开始就在所有工程全部推行安装智能水表,截至目前全旗已安装智能水表5万余块,解决了收费难、运行难、维护难的问题。
水质保障:针对群众关心的水质问题,每年由旗水务部门安排专人取水样,由旗疾控中心统一进行检测,旗疾控中心定期对氟超标地区进行监测,通过检测和监测,确保全旗所有的水源井水质全部达标。
尽管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仍需持续发力。下一步,应继续加强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推进稳定水源工程建设。有条件的地方推进城乡一体化和万人供水工程建设,人口分散、偏远的地区,则实施小型供水工程标准化建设,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保障,强化工程管理管护,切实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同时,还需进一步完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运行机制,包括建立健全工程维修、养护、用水、节水、水价计收、水源保护、水质监测等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农村居民长期稳定喝上“安全水”“放心水”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