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宿白与云冈石窟:考古大师的传奇人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宿白与云冈石窟:考古大师的传奇人生

引用
百度
12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E%BF%E7%99%BD/1855651
2.
https://blog.sina.com.cn/s/blog_6b2b9b280102vbmy.html
3.
https://www.whb.cn/commonDetail/961075
4.
https://archaeology.pku.edu.cn/info/1031/4016.htm
5.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0714/20/82545838_1088569054.shtml
6.
https://news.sina.cn/gn/2023-04-01/detail-imynvpwn4077790.d.html
7.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722/20/46721948_1129426457.shtml
8.
https://www.tyzxnews.com/static/content/ZJSW/2023-04-03/1092401184473620480.html
9.
http://kaogu.cssn.cn/zwb/kgyd/kgsb/202102/t20210203_5309741.shtml
10.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E%BF%E7%99%BD
11.
http://cssci.nju.edu.cn/yw_search_list.html?id=25370952&yw_id=42042981
12.
http://www.silkroads.org.cn/portal.php/portal.php?mod=view&aid=40877

在山西省大同市云冈石窟第一窟的东边,有一座小山坡,这里大部分时候游人罕至,颇为清静。2021年,一块形似山峰的岩石被放置在这里,石前有一方黑色的墓碑,上面镌刻着两行字:“山间的小溪总是吵闹,浩瀚的大海从不喧嚣”。这是著名考古学家宿白的墓,2018年他在北京逝世,三年后,骨灰安葬于此。

宿白先生与云冈石窟的渊源,要追溯到1942年。那时,他还是北京大学的一名学生,在一次假期游历中,被云冈石窟恢弘的崖刻大佛深深吸引。这次偶然的相遇,开启了宿白先生与云冈石窟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学术情缘。

宿白,1922年出生于辽宁沈阳,194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史学系。他是中国佛教考古和新中国考古教育的开创者,曾任北大考古系第一任系主任。在宗教考古、建筑考古、印刷考古和版本学等领域都有卓越贡献,2016年获得首届中国考古学会终身成就奖。

宿白先生对云冈石窟的研究始于一个偶然的发现。1947年,他在整理北大图书馆善本时,偶然发现了《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这是1147年金朝皇统年间撰刻的一篇文字,记录了云冈石窟的历史和重修情况。原碑早已轶毁,拓本也不复存在,元末《析津志》抄录过此碑文,但并未刊印,明初编《永乐大典》时又抄录《析津志》文字,后毁于庚子之役,幸而光绪年间缪荃孙的抄本将这一部分保存了下来。

这一发现对云冈石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950年,跟随雁北文物勘察团的脚步,宿白又到云冈石窟进行了实地勘察。次年,结合已有的考古成果,他写出了《<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校注》初稿,后经反复修改于1956年第一期《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发表。这篇文章重建了云冈石窟的年代体系和后期的营建历史。

宿白先生对云冈石窟的贡献远不止于此。1978年,他发表了《云冈石窟分期试论》,将云冈石窟分为三期。这一分期结论引起了日本学者的强烈反响和关注。日本学者长广敏雄教授先后发表文章对宿白先生的研究成果进行反驳,甚至对《析津志》所载《金碑》及其碑文的真实性提出质疑。面对质疑,宿白先生发表了《〈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的发现与研究——与日本长广敏雄教授讨论有关云冈石窟的某些问题》,详细论述了《金碑》的著录和流传过程、研究中国石窟的方法论等问题。在极具说服力的辩驳下,长广敏雄最终承认了宿白先生的分期结论。

宿白先生最重要的贡献在于提出了“云冈模式”理论。1987年,他在《平城实力的集聚和“云冈模式”的形成与发展》一文中指出,云冈石窟作为北魏皇家石窟,其艺术风格和造像模式对整个北魏时期乃至更广泛地区的石窟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理论不仅确立了云冈石窟在中国石窟寺历史上的关键地位,也开启了从考古角度研究云冈的新阶段。

宿白先生的学术成就和人格魅力,深深影响了后来的学者。他的学生、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曾说:“以往的研究更多地倾向于美术史、艺术史,宿先生之后则主要是从考古的角度去做研究。”宿白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深厚的文献功底和勇于面对学术争议的精神,为后人树立了典范。

2018年,宿白先生在北京逝世,他的骨灰最终安葬在云冈石窟旁。这位将毕生精力奉献给考古事业的学者,以这样的方式与他一生挚爱的云冈石窟永远相伴。正如他的墓碑上所刻:“山间的小溪总是吵闹,浩瀚的大海从不喧嚣。”宿白先生的一生,就像这静默的石窟一样,虽不事张扬,却留下了永恒的印记。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