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服用指南:注意事项全知道
中药服用指南:注意事项全知道
中药以其独特的疗效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然而,中药的服用并非简单地按照医嘱服药,而是需要遵循一系列的注意事项。从食物禁忌到服药时间,从疾病类型到个体差异,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药效的发挥。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中药服用的方方面面,帮助您更好地利用中药调理身体,为健康保驾护航。
服用中药的忌口要点
食物禁忌
服用中药期间,辛辣炙烤、肥甘厚腻、腥臊异味等刺激性食物需谨慎食用。比如辣椒,尤其在患有热性病症,服用清热凉血或滋阴降炎药时,它会使药效大打折扣,甚至让治疗无功而返。生、冷类食物以及油腻食物也不宜碰。生冷刺激胃肠,影响药物吸收;油腻不易消化,还会阻碍胃肠对药物有效成分的摄取。像皮肤病患者要远离咸水鱼、虾、蟹及羊肉、牛肉等;水肿病患者要忌食盐;肝炎病人得避开辛、辣、油腻食物。还有些特殊搭配禁忌,如服荆芥时忌鱼、虾、蟹;服天冬时忌鲤鱼;服白术时忌大蒜等。
饮品禁忌
服中药时,浓茶和咖啡要少喝。茶叶中的鞣酸,特别是浓茶里含量更高,与中药同服会干扰人体对中药有效成分的吸收,使疗效降低。服用滋补中药时(服理气化痰药除外),不宜吃萝卜。萝卜有消食、破气功效,与人参等滋补药同食,会削弱补药的补益作用,让治疗效果化为泡影。若患有消化道疾病,如肝炎、慢性胃肠炎,服用健脾、温胃和胃药时,禁服大蒜。因为大蒜中的蒜素会刺激胃肠粘膜,使之充血,导致所服中药无法有效发挥作用。
不同类型药物的服用时间
饭前服
建议在饭前 30 - 60 分钟用药。病位在下,比如肝肾虚损或腰以下的疾病,以及肠道疾病,适合饭前服药。此时胃处于排空状态,药液能迅速与消化道黏膜接触,快速通过胃进入肠道,更多地被吸收,从而充分发挥药效,避免受胃内食物稀释影响。
饭后服
一般在饭后 15 - 30 分钟服用。病位在上,如治疗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病症,饭后服药可使药性上行。对胃肠有刺激作用的药物,饭后服用能减少对胃肠黏膜的损害。毒性较大的药也宜饭后服,防止因吸收过快而产生副作用。
餐间服
两餐之间服药可减少食物对药物的干扰,治疗脾胃病的药物适宜此时服用。
空腹服
有滋补功效的汤药,早晨空腹服最佳,利于充分吸收。用于驱虫或治疗四肢血脉病的药物也适合空腹服,这样能让药物快速进入肠道,保持较高浓度,迅速起效。泻下作用的汤药同样如此,可增强药效。
睡前服
睡前 15 - 30 分钟服用为宜。补心脾、安心神、镇静安眠的药物,以及有积滞、胸膈病等,服药后宜仰卧;有头、口、耳病等,服药后宜去枕而卧;有左右两肋病症时,要依据药性的升降作用选择睡姿,药性升发择健侧卧,药性沉降择患侧卧。
隔夜服
主要针对驱虫药,睡前服 1 次,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 1 次,以便彻底驱虫。需注意,急性重病不必拘泥时间,应尽快服药或频服(每隔 1 - 2 小时服一次);慢性病则要按时服药。服中药时间需依据病情和药物性质确定,以最大程度发挥药物预防、治疗作用,降低不良反应。
各类疾病的中药服用小贴士
- 肺病患者要忌茄子、酒、烟
- 心脏病患者忌油腻、动物性脂肪
- 高血压患者忌烟酒、油腻重盐食物、情绪激动、沐浴高温
- 肝病患者忌芹菜、动物内脏、油腻食物、酒
- 肾病患者忌鸡、鸭脚、过碱食品、酒
- 失眠患者忌过食肉品、动物内脏、过燥食品
- 中风患者忌虾、高胆固醇食物
- 皮肤病患者忌酒、牛乳、鸭蛋、竹笋、香菇、花生、芒果、海产类、过燥食品
- 风湿病患者忌豆类、动物内脏、蛋、肥肉、油炸类、香蕉、木瓜
- 骨折治愈后筋骨酸痛者忌香蕉
- 胃病患者忌香蕉、槟榔、油炸物
- 面部、青春痘患者忌猪脚、猪耳、过燥食品、油炸物
- 减肥人群忌米、面粉、糖份含量高的食品、蛋糕、白色蔬菜、含糖份高的水果及饮料
- 服用滋补药忌萝卜
中药服用的学问多,了解并遵循这些注意事项,能让我们在利用中药调理身体时少走弯路,充分发挥中药的优势,为健康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