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东西方文化差异下的名字翻译:以Greta Thunberg为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东西方文化差异下的名字翻译:以Greta Thunberg为例

引用
网易
8
来源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G5T26JC0541HW73.html
2.
https://www.sohu.com/a/340281765_120068091
3.
https://zhuanlan.zhihu.com/p/407964839
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E8%AD%AF%E5%90%8D%E8%A6%8F%E7%AF%84
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BA%E5%90%8D
6.
https://www.scribd.com/document/787375062/%E4%B8%AD%E8%A5%BF%E6%96%B9%E5%A7%93%E5%90%8D%E6%96%87%E5%8C%96%E7%9A%84%E6%AF%94%E8%BE%83%E7%A0%94%E7%A9%B6-%E7%8E%8B%E6%B1%90%E6%96%87
7.
https://www.yingyushijie.com/information/detail/id/1542.html
8.
https://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0611/c403994-31129252.html

01

从一个名字说起

2019年,一位名叫Greta Thunberg的瑞典女孩登上了《时代》周刊封面。她因环保活动而闻名全球,但在中国社交媒体上,人们更习惯称她为“格蕾塔·通贝里”。这个翻译版本引发了广泛讨论:有人认为应该音译为“图恩贝里”,有人则建议意译为“松岭”(Thunberg在瑞典语中意为“松树山”)。这个案例生动地展现了东西方文化在名字翻译上的差异与挑战。

02

姓名结构:东西方的差异

中国人在称呼一个人时,习惯将姓氏放在前面,名字放在后面。这种“姓+名”的结构,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家族血缘的重视。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姓氏代表了一个人的出身和家族背景,而名字则是个体的标识。这种结构强调了家族的整体性,体现了中国人“先公后私”的价值观。

相比之下,西方人则将名字放在前面,姓氏放在后面。这种“名+姓”的结构,反映了西方文化中对个人主义的强调。在西方人的观念里,名字代表了一个人的独特性和个性,而姓氏则更多地体现了家族的延续。这种结构突出了个人的价值,体现了西方人“先私后公”的价值观。

03

翻译之道:音译还是意译?

在名字翻译中,最常见的两种方法是音译和意译。音译是将外国名字按照发音翻译成中文,如“Greta”译为“格蕾塔”,“Thunberg”译为“通贝里”。这种翻译方式保留了名字原有的发音,便于人们准确称呼。

而意译则是将名字的含义翻译成中文,如将“Thunberg”译为“松岭”。这种翻译方式虽然失去了原有的发音,但却传递了名字的文化内涵,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04

文化差异:影响翻译的关键因素

东西方文化在名字翻译上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源于文化观念的不同。中国人重视家族和集体,因此在翻译时更倾向于保留姓氏的准确性。而西方人强调个人和自由,因此在翻译时更注重名字的个性化表达。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避讳的习惯,即避免使用与尊长相同的名字。这种文化传统在名字翻译中也有所体现,比如在翻译外国政要名字时,往往会避开与中文领导人相同或相似的字眼。

05

结语:翻译无对错,理解最重要

在东西方文化差异下,名字翻译并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无论是音译还是意译,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重要的是,我们要理解名字背后的文化内涵,尊重不同文化的传统和习惯。

在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名字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转换,更是一种文化对话。通过理解名字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我们能够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