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南通高新区崛起之路:马汉坤回忆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南通高新区崛起之路:马汉坤回忆录

引用
百度
11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D%97%E9%80%9A%E9%AB%98%E6%96%B0%E6%8A%80%E6%9C%AF%E4%BA%A7%E4%B8%9A%E5%BC%80%E5%8F%91%E5%8C%BA/1868337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6%AC%E6%BC%A2%E5%9D%A4/5525619
3.
https://www.sohu.com/a/655690043_121124407
4.
http://www.zgnt.net/content/2024-07/03/content_3232607.htm
5.
http://www.tongzhou.gov.cn/ntgxq/gxqyw/content/37641ea5-612a-4824-99bc-2de219a08129.html
6.
https://www.js.gov.cn/art/2024/3/30/art_84324_11206045.html
7.
https://www.nantong.gov.cn/ntsrmzf/ntxw/content/6979cd11-ab2f-4947-a7ca-e8ffe0a5d02c.htm
8.
http://www.tongzhou.gov.cn/ntgxq/gxqyw/content/f2990927-dd3e-490e-8138-3bb20ade7f39.html
9.
https://www.nantong.gov.cn/ntsrmzf/bmyw/content/c09d175b-f8bb-4f31-8bed-c5e0e33ef803.html
10.
https://wap.yzwb.net/news_details.html?id=4293915
11.
https://kjj.nantong.gov.cn/ntskjj/zhgl/content/1f9156e4-f440-4406-bc98-79b2ee1ecddd.html

“我一直关注着南通高新区的发展。这几年,高新区的新型电子元器件、光伏储能等产业都取得不错的成绩。”近日,83岁的南通市原副市长马汉坤在接受采访时,对南通高新区的发展情况如数家珍。

江苏省南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前身是南通县城南开发区,30多年间,从县级开发区升格至国家级高新区,曾数易其名。马汉坤说:“我于1989年7月至1994年3月,在南通县(后称通州市,今为通州区)担任领导职务,亲身参与和经历了南通县城南开发区从建立到两次更名期间的发展过程。我和同事与通州父老乡亲们在这片热土上一起奋战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一回想起来就心潮澎湃。”

1989年夏天,马汉坤赴南通县任职。经过上下艰苦努力,1991年,南通县工业生产稳定增长,综合指标居江苏江北各县前茅。“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的发表,犹如一股劲吹的东风,鼓舞我们大干快上。”马汉坤回忆,“我们认真学习领会小平同志‘开发区大有作为’的题词精神,一致认为,有条件、有必要把城南新区作为经济开发区进行建设,使之成为全县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引擎。”

城南新区北依金沙古镇,南濒通吕运河,东靠蓄势待发的吕四港,西连南通港,距兴东机场仅6公里,三条省道及建设中的新长铁路穿境而过,形成了陆、海、空配套的立体交通网络,是建设开发区的最佳区域。经过讨论,决定取名“南通县城南开发区”,规划面积10.92平方公里,首期开发面积4.09平方公里。1992年7月23日,南通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建立南通县城南开发区。

南通县城南开发区作为南通市第一个县级开发区,受到省、市各级领导的关注。1992年8月25日,省对外开放办公室副主任周钟通一行实地视察了城南开发区,他希望南通县努力工作,使开发区不仅成为省级开发区,还要成为国家级开发区。为了不辜负省里的厚望,马汉坤组织人员去苏南考察学习,进一步加大开发力度。

开发区建立之初,道路建设、拆迁安置等一系列基础建设和民生问题需要解决。南通县领导班子定下要求: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依靠群众克服困难。“土方工程的速度,直接决定整个道路建设工程的进度。”马汉坤回忆,“1992年11月,我们召开土方大会战动员大会,6000多民工参与,到会的机关干部和民工一起参与劳动。大会战中,县四套班子成员团结奋斗,率先垂范,分管领导更是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在现场指挥。我家在南通市区,平时工作很忙,难得回去一次。当时正在异常紧张的大会战准备阶段和招商洽谈期间,中风卧床的母亲病情恶化,我一心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回家探望,直至老母去世,竟未见她一面。为此,我一直心怀愧疚。”

1993年初,经上级批准,南通县撤县设市改名为通州市,城南开发区也更名为通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同年2月28日,“通州市建市暨通州开发区项目开工典礼”举行。“当时通州市区张灯结彩,万人空巷。我是活动的主持人。”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马汉坤难掩激动的心绪,“除了省、市领导,彭冲、邹家华、姬鹏飞、吴学谦、陈俊生等多位国家领导人以及一些老领导都参加了活动。与会领导和来宾还到开发区分头参加了38个项目的开工、开业仪式。开发区借海外客商惠临庆典之际,达成了数千万美元的投资项目,与众多客商和地区建立了合作关系。”同年11月,经过检查验收,通州开发区被江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

“我离开通州多年,通州开发区也更名为南通高新区,并于2013年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听到这个消息时我是非常振奋的。我对这个开发区始终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马汉坤说,“这几年,南通高新区产业赛道越来越精准,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入选全省首批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名单,汽车零部件产业获批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集成电路装备及零部件产业园建设获科技部及国家大基金支持,光伏储能产业由龙头企业带动异军突起。希望南通高新区继续攀‘高’追‘新’,更好地统筹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聚焦精尖高新制造中枢,打造宜居宜业生态魅力城区。”

南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原通州经济开发区)创建于1992年,地处江海平原,园区周边港口、码头、机场、铁路高速公路一应俱全,与上海、苏州隔江相望,是江苏省首批省级开发区之一,规划控制面积130.7平方公里。南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规模持续壮大,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区域创新体系日臻完善,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辐射带动作用更加显著,已初步成为南通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经济建设重要增长极。2013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南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

南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以项目建设为中心,以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为指引,坚持产业高新化、功能特色化、园区生态化的发展方向,突出精密机电、新材料、新能源和现代服务业等为主导产业,园区经济和社会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引进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投资的项目,有瑞典宜家、住友商事、新日铁、法国FCI、希玛电力等世界500强公司,中国供销集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等央企,江苏综艺集团、创斯达集团、金飞达股份、东源集团、江海股份、鸿图科技等上市公司,雄邦压铸、甬金金属、古镇灯具灯饰城等行业领先企业。

2012年,南通高新区启动国家高新区创建工作,按照国家高新区建设要求,高起点、高水平编制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不断加快科技载体建设,以升促建工作成效明显。2012年,高新区完成工业应税销售88亿元,同比增长35%;工业投入58.8亿元,同比增长25%;实际到账外资1亿美元,同比增长170%;一般预算收入8.8亿元,同比增长40%;拆迁面积70万平方米,新开工建设安置房101万平方米,竣工交付67万平方米。2012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考核位于全区前茅,南通高新区在全省省级开发区排名中位于第六位。

(图册图片来源)

南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历程充满了艰辛与拼搏。1993年11月4日,江苏省通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批准设立。2004年实施西扩工程,增加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2005年,通州经济开发区被南通市委、市政府授予“2005年度开发区争先晋位先进单位第一名”称号,成为苏中地区首家通过ISO14000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省级开发区。2006年,通州市委、市政府积极推进开发区南扩工程,规划控制面积30平方公里。2009年7月18日,与苏州相城经济开发区结成友好开发区。2011年10月14日,通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更名南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2年8月2日,南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总工会。2013年10月10日,南通高新区通过省级生态工业园区验收。2014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南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行现行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政策。

“十二五”期间,南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建设全局,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江苏沿海开发两大国家战略机遇,按照江苏创新驱动战略的总体部署,围绕南通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的发展定位,着力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率先形成创新资源集聚、企业内生增长的发展格局,率先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式发展、优势特色产业跨越式提升,更加注重实体经济发展,加快促进低碳园区建设,全力打造公共服务完善、生态环境优美、人居和谐幸福的现代化科技新城,为区域转型跨越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南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将立足南通资源、资本和文化优势,坚持“高端起步、科技引领、集聚发展、辐射带动”的原则,全面构建以船舶海工、现代纺织、智能建筑为特色主导,以智能装备、新能源为新兴引擎、以现代服务业为重要支撑的“321”产业发展格局,形成以高新技术为引领的创新型经济和以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的服务型经济并举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建成长三角创新要素集聚区、科技成果转化的示范区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促进区。

有着“建筑之乡”美誉的南通,南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依托南通市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聚集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形成了以精密机电、新材料、新能源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同时,南通高新区还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2024年,南通高新区在国家级高新区中排名第47位,较2021年的第41位有所下降。这一变化反映了高新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如区域竞争加剧、产业转型升级压力等。然而,南通高新区并未因此止步,而是积极应对挑战,谋求新的发展。

通州区委副书记、南通高新区党工委常务副书记吴冰冰在总结2024年工作时指出,园区上下围绕目标定位,团结一心、攻坚克难,交出了优质厚重的发展答卷。发展态势稳步向好,经济运行实现稳中有进。在企业培育方面,一批科技型企业获得国家潜在独角兽、专精特新、瞪羚企业等称号,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展望2025年,南通高新区将实施“1235”工作思路,围绕“打造南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首要阵地”一条主线,推动产业强度与创新浓度双向提升。通过从外向带动型增长向创新驱动型增长、从“园区制造”向“园区创造”、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三个转变,全力打造高新区制造品牌、科创品牌、环境品牌、服务品牌、党建品牌等“五个品牌”,奋力建设现代化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新高地。

在具体措施上,南通高新区将充分挖掘源头活水,以“项目招引”推动“产业壮大”。围绕重大项目招引,提升项目招引的质量和体量;围绕产业链上下游招引,促进产业集群式发展壮大;围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招引,聚焦AI产业、未来空天装备产业、泛机器人等产业,不断培育壮大园区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同时,南通高新区将厚植创新创业沃土,以“生态培育”驱动“创新集聚”。搭建高能级创新平台,推动产学研协同合作;打造专业孵化载体,有序推动园区专业化、特色化、集群化发展,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型特色园区;强化人才招引培育,打造一批年轻人才追梦的“创新智谷”“青年社区”。

在企业发展方面,南通高新区将助力企业发展壮大,以“星星之火”带动“燎原之势”。推动新建企业转化成长,加快培育新增规模企业;推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加大力度培育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推动优质企业强筋壮骨,深化与行业领军企业、高校院所开展合作,推动关键技术领域的协同攻关和共赢发展。持续加快培育高成长型企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倍增”计划。

在城市品质提升方面,南通高新区将着力提升城市品质,以“最优环境”拉动“人才集聚”。聚焦服务业能级提升、城市功能提升,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打造集“政策通、技术需求、人才需求、供应链、金融超市”等惠企服务于一体的数字服务平台;搭建多场景人文生态,举办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

“我离开通州多年,通州开发区也更名为南通高新区,并于2013年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听到这个消息时我是非常振奋的。我对这个开发区始终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马汉坤说,“这几年,南通高新区产业赛道越来越精准,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入选全省首批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名单,汽车零部件产业获批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集成电路装备及零部件产业园建设获科技部及国家大基金支持,光伏储能产业由龙头企业带动异军突起。希望南通高新区继续攀‘高’追‘新’,更好地统筹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聚焦精尖高新制造中枢,打造宜居宜业生态魅力城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