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乾隆皇帝的秘密:普陀宗乘之庙的艺术设计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乾隆皇帝的秘密:普陀宗乘之庙的艺术设计

引用
百度
13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9%AE%E9%99%80%E5%AE%97%E4%B9%98%E4%B9%8B%E5%BA%99/1276604
2.
https://s.visitbeijing.com.cn/attraction/119743
3.
http://www.historychina.net/zz/362810.shtml
4.
https://wwj.chengde.gov.cn/art/2021/11/15/art_962_807008.html
5.
http://www.dpm.org.cn/classify_detail/180054.html
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9%AE%E9%99%80%E5%AE%97%E4%B9%98%E4%B9%8B%E5%BA%99
7.
http://www.qinghistory.cn/qsyj/ztyj/ztyjzz/2009-11-13/4354.shtml
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A%B7%E4%B9%BE%E7%9B%9B%E4%B8%96
9.
https://www.hebtv.com/19/19js/zx/tt/10777757.shtml
10.
https://www.neac.gov.cn/seac/c103391/202302/1160804.shtml
11.
http://lsxy.ruc.edu.cn/byjsjqzz/b67d8193ba674c05a252d1141d1bf46a.htm
12.
http://he.news.cn/20230522/1c1226ca15064bc6934afb7fdd3a48c7/c.html
13.
https://zh.wikipedia.org/zh-hk/%E6%99%AE%E9%99%80%E5%AE%97%E4%B9%98%E4%B9%8B%E5%BA%99

普陀宗乘之庙,又名“小布达拉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狮子沟镇,是清代乾隆年间为庆祝皇帝六十大寿和皇太后八十大寿而建的佛教寺庙。它以西藏布达拉宫为蓝本,融合汉藏建筑艺术,展现了极高的历史、艺术与科学价值。

普陀宗乘之庙占地面积约22万平方米,主体建筑大红台高达43米,其顶部覆盖鎏金铜瓦,气势雄伟。整座寺庙依山势布局,60余座白台和梵塔错落有致,展现出独特的纵深美感。

01

建筑特色

普陀宗乘之庙的建筑布局分为三个部分:前部包括五孔石桥、南向山门(结合清式城楼与藏式盲窗设计)、碑亭及五塔门等;中部琉璃牌坊、白台群及僧房等建筑沿山坡依次展开;后部以大红台为核心,周围环绕多座建筑,构成层次分明的空间布局。

02

主要景点

  • 万法归一殿:位于大红台中心,覆以镏金鱼鳞铜瓦,是寺庙的核心建筑,用于重大宗教仪式。
  • 慈航普渡亭:重檐六角亭,亭顶同样采用镏金铜瓦,造型精美。
  • 权衡三界亭:重檐八角亭,内供吉祥天母像,现迁至西罡子殿展出。
03

文物与文化价值

普陀宗乘之庙不仅是建筑艺术的瑰宝,还见证了土尔扈特部回归等重要历史事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此外,嘉庆帝御笔《普陀宗乘之庙瞻礼纪事》长诗记录了该庙的历史背景及其在清朝政治中的作用。

作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普陀宗乘之庙不仅是旅游胜地,更是研究清代历史与汉藏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04

乾隆皇帝的深意

乾隆帝选择在此建造如此规模宏大的寺庙,背后有着深远的政治考量。作为一位统治着多民族国家的皇帝,乾隆帝采用了不同的制度来治理不同的被统治者。他通过修建寺庙、造像、翻译经典等方式宣扬自己的护法形象,同时在养心殿设立密教佛堂,每日拈香修行。

05

历史见证

普陀宗乘之庙见证了多个重要历史事件,如土尔扈特部的回归。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乾隆帝在万法归一殿接见了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一行,并举办了大规模的讲经祝寿活动。

06

文物保护

近年来,普陀宗乘之庙内的文物进行了科学保护和修复工作,以确保其历史价值得以传承。2019年9月,万法归一殿佛画像保护项目获得省局审批通过,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承担保护工作。修复过程中发现,这些文物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需要进行科学保护。

普陀宗乘之庙于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清代鼎盛时期的建筑代表作,它不仅是汉藏建筑融合再创造的成功范例,更包含了极为丰富的历史、艺术、科学和社会价值。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