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科技赋能紫云红芯薯:从品种改良到市场逆袭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科技赋能紫云红芯薯:从品种改良到市场逆袭

引用
澎湃
10
来源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620792
2.
https://www.sohu.com/a/594092772_121106687
3.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595146
4.
http://gz.people.com.cn/n2/2022/0402/c389359-35206181.html
5.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Q06US60514DS7G.html
6.
http://kjt.guizhou.gov.cn/xwzx/dtyw/202304/t20230411_78984018.html
7.
http://xzjkq.jsjc.gov.cn/yw/202202/t20220222_1351212.shtml
8.
https://www.guizhou.gov.cn/ztzl/sdnyxdh/sedtscy/sc/202311/t20231130_83161122.html
9.
https://www.weihengag.com/home/article/detail/id/23108
10.
https://www.zgcxtc.cn/news/229435.html

“食有栗子香、芯似鸡蛋黄”,紫云红芯红薯曾是贵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的招牌农产品,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让它在众多薯类中脱颖而出。然而,这个“薯中贵族”也曾因品种老化、品质不稳定而遭遇市场危机。

品种老化,薯中贵族遇市场滑铁卢

紫云红芯薯的困境始于盲目追求利益。多年来,农户为追求短期收益,长期采用无性繁殖并连作种植,导致种性退化、种苗带毒,产量和品质逐年下降。曾经在沿海城市能卖到18元/斤的紫云红芯薯,逐渐失去了市场竞争力。

科技创新,助力紫云红芯薯重获新生

为保住这一特色农产品,当地政府邀请了贵州省级科技特派员牛力立团队。作为安顺市农科院薯类作物研究所所长,牛力立带领团队开展了一系列科技创新:

  • 脱毒改良:通过组织培养技术,获得脱毒红芯薯核心试管苗,从根本上解决了种苗带毒问题。
  • 种薯繁育体系:建立了完整的种薯繁育体系,保证了优质种苗的持续供应。
  • 全程技术指导:从脱毒扩繁到移栽,全程跟踪服务,确保试管苗成活率达90%以上。

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强团队也加入到这场科技帮扶行动中。他们选育出多个专用甘薯新品种,研发配套栽培技术,使产量从每亩3000多斤提升至5000余斤,增幅超过50%。

电商赋能,云端闯市场

科技创新不仅提升了产品质量,更为紫云红芯薯插上了科技翅膀。2023年“双十一”期间,紫云县通过电商直播平台,让这一深山特产走出了大山。

在紫云自治县数字经济创新中心,穿着少数民族服饰的主播们在镜头前热情推介:“家人们,这是我们家乡的红芯红薯,不管是蒸、煮、烤,口感都一级棒。”直播间的互动热烈,每天卖出上百箱已成常态。

白石岩乡的农产品中转站更是见证了这一变化。2019年开始,当地企业与直播达人合作,线上销售占比从最初的40%提升至60%。有的主播3个月就能卖出10万件,2024年全县种植面积达2.4万亩,产量约2.6万吨,价格是普通红薯的6-10倍。

从脱贫到振兴,紫云红芯薯的科技之路

科技创新不仅让紫云红芯薯重获市场青睐,更成为了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通过科技特派员的持续努力,紫云红芯薯的产业链不断延伸,深加工产品如红薯干等相继问世,进一步提升了产品附加值。

如今的紫云红芯薯,不仅在国内市场供不应求,其品牌影响力更是不断扩大。这个曾经因品种老化而陷入困境的特色农产品,在科技创新的助力下,真正实现了逆风翻盘,成为了当地农民的“致富薯”。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