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美国对东京的这一攻势,不比原子弹事件好到哪去!
二战中美国对东京的这一攻势,不比原子弹事件好到哪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对日本实施了多次轰炸行动,其中最著名的是1945年对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轰炸。然而,在此之前,美国还对日本本土实施了一次规模空前的轰炸行动,其破坏力不亚于原子弹,这就是1945年3月9日至10日的东京大轰炸。
早在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就一直计划对日本本土实施轰炸。1944年6月,美国首次使用B-29轰炸机从成都起飞,轰炸日本九州的八幡钢铁厂,但效果并不理想。
1944年底,刚刚晋升少将的柯蒂斯·李梅被调往太平洋战区。他发现日本的军工制造方式与德国不同,日本的军工生产是由分散在居民区的小作坊生产零部件,再送进大工厂实施组装。此外,他还注意到日本城市多为木质结构,消防能力差,且夜间防空能力薄弱。
基于这些发现,李梅改变了轰炸战术:他命令B-29轰炸机卸下除尾炮以外的所有武器,全部携带燃烧弹,以增加载弹量。在战前动员时,他告诉士兵们:“我们要烧掉那些木板做的日本城市!让我们放一个日本人从未听过的大鞭炮!”
1945年3月9日夜间至3月10日凌晨,美军集结334架B-29轰炸机,每架飞机携带六至八吨燃烧弹,对东京实施战略轰炸。两架导航机率先投下凝固汽油弹,为后续飞机提供投弹坐标。随后,超过2000吨燃烧弹倾泻而下,将东京63%的商业区和20%的工业区化为灰烬,26万7千多幢建筑被毁,约四分之一的东京市区被夷为平地,计划中的22个兵工厂全部摧毁。
据日本政府统计,在这次轰炸中有约10万人被烧死(另一种说法是8万人),另有10万人受伤,超过百万人无家可归。大火之后,日本政府花了25天才将烧焦的尸体清理完毕。
3月10日以后,李梅继续指挥B-29轰炸机部队对东京以及名古屋、大阪、神户等大城市实施持续达3个月之久的燃烧弹轰炸。至6月中旬,轰炸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其他中小城市和交通线。
这次作战行动被称为“李梅火攻”。它造成的破坏和人员伤亡远超二战中任何一次军事行动,破坏力堪比原子弹爆炸。轰炸行动严重削弱了日本的战时经济和军国主义士气,日本前首相近卫文麿曾指出,东京大轰炸使日本开始考虑停战。
本文原文来自网易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