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村支书贪污案:乡村反腐再敲警钟
贵州村支书贪污案:乡村反腐再敲警钟
近日,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朝阳村党支部书记朱某某因在“改厕革命”项目中收取回扣被严肃处理。这一案件再次引发了公众对农村基层腐败的关注。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全国有7.7万现任或原任村支书、村主任被立案调查,远超去年全年数据。这些案例不仅暴露了村干部在小项目中也能伸出贪婪之手的问题,也反映出农村基层监督机制存在的漏洞。此事件提醒我们,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监管刻不容缓,以维护村民利益和社会稳定。
贵州村支书贪污案频发
近年来,贵州省多地发生村支书贪污腐败案件,涉案金额巨大,犯罪行为多样。例如,遵义播州区白龙社区原总支书记蔡波等人涉恶团伙案中,蔡波等人把持基层政权8年,骗取国家公款1200余万元,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19年,并处罚金220万元。铜仁市石阡县龙井乡柏杨寨村党支部书记方学生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其涉嫌犯罪问题及线索已移送司法机关处理。锦屏县河口乡裕和村原党支部副书记罗某易贪污受贿,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二十万元。
农村基层腐败的主要表现
农村基层腐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例如,在土地承包、危房改造、生态养羊等项目中,村干部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方式骗取国家补助资金。二是办理群众事务时索要好处。例如,一些村干部在办理合作医疗、保险等事务时,收取群众额外费用,甚至导致群众无法享受应有的福利。三是优亲厚友,不公平对待村民。例如,在低保户申报、救济物资发放等工作中,村干部偏向关系户,损害其他村民利益。四是账务不公开,暗箱操作。一些村干部利用职权,坐收坐支集体收入,虚报冒领各类补贴,甚至私吞村民惠农资金。
村支书腐败的深层次原因
村支书腐败现象频发,暴露出农村基层治理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是政策宣传不到位,一些村干部对涉农政策解读不准确,导致群众无法有效监督。其次是群众监督意识淡薄,部分村民出于各种考虑,对村干部的不当行为选择沉默。再次是乡村干部相互庇护,一些村干部为了个人利益,形成利益共同体,阻碍问题的解决。最后是违规违纪查处力度不够,一些地方存在徇私枉法、通风报信等现象,影响了反腐效果。
加强村支书监督管理的建议
针对农村基层腐败问题,成都市探索建立了村支书监督管理激励机制,值得借鉴。一是建立风险防范机制,通过制定风险清单、权责清单和负面清单,规范村支书的权力运行。二是建立多维监督机制,包括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相结合、群众监督与组织监督相结合、纵向协同与横向联动相结合,形成监督合力。三是建立培养激励机制,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分层分类培训、建立激励保障制度等方式,提升村支书的素质和能力。
结语
农村基层腐败问题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各地应以零容忍的态度,持续深化民生领域专项整治,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同时,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从制度上预防腐败,让群众身边作风问题和“微腐败”无处遁形,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