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高校毕业生如何避免兼职诈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高校毕业生如何避免兼职诈骗?

引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12
来源
1.
https://dxs.moe.gov.cn/zx/a/jobs_syzd/221123/1822443.shtml
2.
https://china.cnr.cn/gdgg/20230528/t20230528_526266821.shtml
3.
https://wap.eastmoney.com/a/202405283088956713.html
4.
https://www.sohu.com/a/785759600_121123739
5.
https://www.moj.gov.cn/pub/sfbgw/zwgkztzl/fkyqfztx/fkyqfztxyqpf/202103/t20210312_195686.html
6.
https://www.spp.gov.cn/xwfbh/wsfbt/202410/t20241025_669889.shtml
7.
https://china.bnpparibas.com/zh/anti-tele-fraud/
8.
https://sh.12348.gov.cn/sh12348/sites/songjiang/news-detail.jsp?entityid=066dc17324374ffca97947d2be329bd0&category=lpa.JudicialCase
9.
https://special.cpd.com.cn/2023/qmfz/yjjm/923/t_1104790.html
10.
http://www.lanxi.gov.cn/art/2022/3/3/art_1229709920_59271110.html
11.
https://m.voc.com.cn/xhn/news/202307/18283640.html
12.
https://jrj.sh.gov.cn/zwdt-fxts-alfx/20240802/400dbcf2b72a4d6ba68f95d140831a5b.html

01

从真实案例看兼职诈骗之害

2023年,一起涉及870余万元的兼职诈骗案震惊全国。李某某成立一家公司,以“高端就业、有偿服务”为名发布虚假招聘广告,约定先收取10%的定金,面试通过后再收取90%的尾款。姜某等人组织被害人参加“官方”笔试、面试,再向被害人谎称通过面试,骗取被害人补交尾款。该公司自成立至案发,共骗取40余人870余万元。

这起案件揭示了兼职诈骗的冰山一角。据统计,2022年1月至2024年8月,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各类求职诈骗犯罪4708人。诈骗分子利用求职者渴望“高薪”“稳定”就业的心理,处心积虑设置“求职陷阱”,导致不少求职者徒费精力、财力,有的甚至身陷囹圄。

02

兼职诈骗的常见类型

  1. 刷单返利类诈骗

刷单返利类诈骗仍是变种最多、变化最快的一种诈骗类型,主要以招募兼职刷单、网络色情诱导刷单等复合型诈骗居多。诈骗分子在骗取受害人信任后,以“充值越多、返利越多”诱骗受害人做任务,再以“连单”“卡单”等借口诱骗受害人不断转账。此类诈骗发案量和造成的损失数均居首位,受骗人群多为在校学生、低收入群体及无业人员。

  1. 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

诈骗分子主要通过网络平台、短信等渠道发布推广股票、外汇、期货、虚拟货币等投资理财信息,吸引目标人群加入群聊,通过聊天交流投资经验、拉入内部“投资”群聊、听取“投资专家”“导师”直播课等多种方式获取受害人信任。在此基础上,诈骗分子打着有内幕消息、掌握漏洞、回报丰厚的幌子,诱导受害人在特定虚假网站、APP小额投资获利,随后诱导其不断加大投入。当受害人投入大量资金后,诈骗分子往往编造各种理由拒绝提现,而是让其继续追加投资直至充值钱款全部被骗。还有部分诈骗分子通过网恋方式骗取受害人信任,再通过诱导虚假投资理财等进行诈骗。此类诈骗的受骗人群多为具有一定收入、资产的单身人士或热衷于投资、炒股的群体。

  1. 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

诈骗分子在微信群、朋友圈、网购平台或其他网站发布低价打折、海外代购、0元购物等虚假广告,以及提供代写论文、私家侦探、跟踪定位等特殊服务的广告。在与受害人取得联系后,诈骗分子便诱导其通过微信、QQ或其他社交软件添加好友进行商议,进而以私下交易可节约手续费或更方便为由,要求私下转账。受害人付款后,诈骗分子再以缴纳关税、定金、交易税、手续费等为由,诱骗其继续转账汇款,最后将其拉黑。

  1. 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取受害人购物信息后,冒充电商平台或物流快递客服,谎称受害人网购商品出现质量问题、快递丢失需要理赔或因商品违规被下架需重新激活店铺等,诱导受害人提供银行卡和手机验证码等信息,并通过共享屏幕或下载APP等方式逃避正规平台监管,从而诱骗受害人转账汇款。此类诈骗的受骗人群多为电商平台的网购消费者或店铺经营者。

  1. 虚假贷款类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网站、电话、短信、社交平台等渠道发布“低息贷款”“快速到账”等信息,诱骗受害人前往咨询。后冒充银行、金融公司工作人员联系受害人,谎称可以“无抵押”“免征信”“快速放贷”等,引诱受害人下载虚假贷款APP或登录虚假网站,再以收取“手续费”“保证金”“代办费”等为由,诱骗受害人转账汇款。诈骗分子还常以“刷流水验资”为由,诱骗受害人将其银行卡寄出,用于转移涉案资金。此类诈骗的受骗人群多为有迫切贷款需求、急需资金周转的人员。

  1. 虚假征信类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冒充银行、金融机构客服人员,谎称受害人之前开通过微信、支付宝、京东等平台的百万保障、金条、白条等服务,或申请校园贷、助学贷等账号未及时注销,或信用卡、花呗、借呗等信用支付类工具存在不良记录,需要注销相关服务、账号或消除相关记录,否则会严重影响个人征信。随后,诈骗分子以消除不良征信记录、验证流水等为由,诱导受害人在网络贷款平台或互联网金融APP进行贷款,并转到其指定的账户,从而骗取钱财。

03

如何防范兼职诈骗

面对花样百出的兼职诈骗,高校毕业生应该如何保护自己?以下是一些实用的防范建议:

  1. 警惕“黑中介”

“黑中介”是指某些非法机构以介绍工作为名,向求职者变相收取各种名目费用,求职者要核实中介机构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是否包括职业介绍业务,是否具备《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1. 警惕“假兼职”

“假兼职”是指某些诈骗人员打着高薪兼职、点击鼠标就赚钱、刷单返现等幌子进行金融诈骗。求职者不要轻信既轻松又赚钱的“好差事”,应树立正确的求职观、就业观。同时,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不要轻易泄露银行卡、网银和支付宝密码等信息,不要随意打开陌生网址链接。

  1. 警惕“乱收费”

“乱收费”是指用人单位或者中介机构,以工作为名收取报名费、服装费、体检费、培训费、押金、岗位稳定金、资料审核费等费用。求职者谨记,应聘工作本身并不需要任何费用,对于将先交报名费、培训费等作为条件的招聘面试都要谨慎对待。入职体检通常都是要求求职者自行到二甲以上医院进行,正规单位不会代收体检费用。

  1. 警惕“扣证件”

“扣证件”是指用人单位或中介机构,借保管或经办社会保险、申办工资卡等业务名义扣押求职者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等个人证件原件。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没有权利扣留他人证件原件,求职者不要将证件原件交付他人,如有需要,仅向有关人员出示即可。需要提供证件复印或者影印件的,要在合适位置注明具体用途。

  1. 警惕“培训贷”

“培训贷”是指某些培训机构,将高薪就业作为诱饵向求职人员承诺培训后包就业,但须向指定借贷机构贷款支付培训费用。求职者要增强辨别和防范意识,参加培训前一要看培训机构是否具备培训资质,二要看经营范围是否包含培训内容,三要看承诺薪资是否与社会同等岗位条件薪资水平大体一致。同时,要注意保留足够的材料,一旦发现被骗,请立即向有关部门报案。

  1. 警惕非法传销

非法传销是指组织者或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其缴纳费用或者以购买商品等方式,取得加入或发展他人的资格,牟取非法利益的行为。求职者要了解国家有关禁止传销的法规规定,掌握识别传销的基本知识;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树立勤劳致富、拒绝传销的防范意识。

04

遇到诈骗怎么办

如果不幸遭遇兼职诈骗,不要慌张,以下是一些应对措施:

  1. 及时报警:保留所有与诈骗分子的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2. 投诉举报: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举报,或拨打12333热线电话进行政策咨询或投诉。

  3. 法律途径: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05

结语

求职路上,陷阱重重,但只要我们保持警惕,提高防范意识,就能有效避免上当受骗。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任何承诺高薪、低门槛的工作都要谨慎对待。通过正规渠道求职,核实企业信息,保留证据,及时投诉举报,才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