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口村主任举报村支书:贪腐背后的政治生态
龙口村主任举报村支书:贪腐背后的政治生态
事件回顾:北皂前村的举报风波
2017年,山东省龙口市北皂前村发生了一起引人注目的举报事件。在该村换届选举中当选村委主任的谢恒愉,开始实名举报时任村支书谢德聚涉嫌贪污腐败。这一举报揭开了北皂前村多年来积累的基层治理问题。
据谢恒愉反映,谢德聚在1997年至2017年间担任北皂前村村支书长达20年,其间涉嫌多项严重违规行为。龙口市审计局于2018年9月出具的《审计报告》(龙审村报2018第47号)证实了部分指控,指出谢德聚存在涉嫌侵占集体资金、公款私存、偷逃税款、违规挪用村民房款和购置车辆等问题。
更令人震惊的是,谢德聚被指涉嫌贪污的金额可能高达数千万元。据谢恒愉透露,北皂前村原本是一个富裕村,拥有3亿多元的集体资产(主要为采矿补偿资金),但在谢德聚的管理下,这些资金去向不明,导致村庄负债近2000万元,沦为贫困村。
基层反腐:一个村支书的权力轨迹
谢德聚案并非孤立事件。从全国范围来看,村支书贪腐问题呈现出一些共性特征:
资金密集领域易发:随着国家对农村投入的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土地补偿、危房改造等领域的资金流动量增大,成为腐败高发区。
手段隐蔽多样:从贪污挪用公款到虚报开支,从收受贿赂到设立“小金库”,腐败手段花样繁多。
影响深远:基层腐败不仅直接损害群众利益,还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形象,影响农村社会稳定。
监管薄弱:村干部选配把关不严、监管不到位、制度执行不力等问题,为腐败提供了可乘之机。
法治探索:从“百姓问廉”到全国行动
面对基层腐败问题,各地积极探索治理之道。四川省大竹县创新推出的“百姓问廉”机制,为基层反腐提供了新思路。该机制通过搭建“百姓问廉、干部答廉、公示亮廉、群众评廉”的互动监督平台,让群众参与反腐,取得了显著成效。
从全国层面看,纪检监察机关持续加大基层反腐力度。据统计,2024年1月至9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现任或原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7.7万人,较2023年全年增长26.2%。这表明,基层反腐正在向纵深推进。
思考与建议:如何用法治思维引领乡村治理
要从根本上解决基层腐败问题,必须坚持法治思维,完善乡村治理体系:
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村务公开、财务管理制度,确保权力运行透明化。
强化监督机制:整合纪检监察、巡察、审计等监督力量,形成监督合力。
提升群众参与度:借鉴“百姓问廉”经验,畅通群众监督渠道,让群众成为反腐的重要力量。
推进法治教育:加强对村干部的法治培训,提高其法治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
完善选人用人机制:严把村干部入口关,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进入村两委班子。
龙口市北皂前村的举报事件,折射出基层治理的复杂性。但正如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所强调的,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是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的重点任务。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法治思维的引领下,乡村治理必将走向规范化、法治化,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