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石英”号事件:75年前的长江炮战与新中国主权的捍卫
“紫石英”号事件:75年前的长江炮战与新中国主权的捍卫
1949年4月20日,一艘英国军舰的闯入,打破了长江下游的平静,引发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军事冲突,这就是载入史册的“紫石英号事件”。
历史背景:解放战争关键时刻的对峙
1949年4月,中国解放战争进入关键时刻。国共双方在长江两岸对峙,解放军百万雄师集结北岸,准备发起渡江战役。为确保渡江作战的顺利进行,解放军于4月18日发布通告,要求所有外国军舰于4月20日前撤离长江。
然而,英国皇家海军远东舰队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4月20日拂晓,紫石英号护卫舰(HMS Amethyst)从上海出发,逆流而上,准备前往南京替换伴侣号驱逐舰(HMS Consort),以保护英国侨民和使馆人员。这一行动显然无视了解放军的警告,也为随后的冲突埋下了伏笔。
事件经过:一场意外的军事冲突
8时30分,紫石英号驶近扬州以南的三江营江面,这里是解放军第8兵团的主要渡江作战地段之一。负责封锁江面任务的解放军炮兵第3团立即开炮警告,但紫石英号并未返航或停航,反而加速上驶。炮兵3团的两个炮兵连随即开火,紫石英号也开炮还击。
在激烈的炮战中,紫石英号舰桥被直接命中,正副舰长均负重伤,前主炮被击毁,舰体被洞穿,船舵被卡死失去方向控制。紫石英号转向南岸,随后驶入一处浅滩搁浅。最后英舰挂起白旗,解放军随即停止炮击。紫石英号17人阵亡,20人重伤。
紫石英号遭到炮击并搁浅后,其原计划去替换的“伴侣”号驱逐舰立即从南京出发支援。13时30分,“伴侣”号到达三江营江面企图拖带紫石英号,遭到解放军炮兵炮击,伴侣号虽然摧毁了解放军的两门野炮,但自身也被多发炮弹命中,舰桥中弹,舰长负伤,两座前主炮被击毁,伴侣号向下游驶去企图脱离解放军炮兵的射程,但又进入解放军特种兵纵队炮兵第1团火力范围,遭到猛烈的炮击,伴侣号高速向下游疾驶,逃往江阴。伴侣号10人阵亡,12人受伤。
4月20日国共谈判破裂,18时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的7、9兵团组成中集团率先发起渡江作战,渡江战役正式展开。当晚英国海军由香港驶来的伦敦号重巡洋舰(HMS London)与驻上海的黑天鹅号护卫舰(HMS Black Swan)与受伤的伴侣号汇合。英国海军远东舰队副司令亚历山大·梅登中将(Alaxander Madden)决定率领伦敦号与黑天鹅号接应紫石英号冲出解放军控制区。在解放军开始渡江战役的同时,引发军事冲突双方尚未展开交涉予以平息的敏感时刻,这一行动显然是一种挑衅行为。
4月21日晨,伦敦号与黑天鹅号由江阴向上游行驶,8时到达七圩港江面抛锚停泊。这里是解放军第三野战军10兵团23军渡江作战区域,部署了炮兵第6团,两个炮兵连执行封锁长江水面的任务,共八门榴弹炮。解放军发现两艘英国军舰后逐级上报请示,英国军舰也用广播表明无意与解放军为敌。由于英国军舰邻近23军渡江的航道上,在等待上级命令的同时10兵团司令叶飞与23军军长陶勇决定先警告其离开,按照之前新华社的公告发射三发黄色信号弹表示最后警告,英舰开始起锚起航,在未接到上级命令的情况下,炮兵6团1营3连的2炮长梁学成眼看英舰驶离下令开火,英舰随即开火还击。伦敦号与黑天鹅号冲过炮兵6团阵地,进入炮兵1团负责封锁江面的四门榴弹炮的火力范围,伦敦号在炮战中多处中弹,舰桥被击中,舰长负伤。英舰放弃援救紫石英号,向下江阴方向撤退。
外交博弈:从谈判到默许撤离
事件发生后,英国驻北平总领事包士敦以侨民身份,给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写信,要求保证英国海军舰艇安全。朱德将这封信转交给毛泽东。4月22日下午,毛泽东就此为中央军委起草致渡江战役总前委和刘伯承、粟裕、张震等指示电:“(一)兹将英国驻北平总领事包士敦来函一件转给你们;(二)英国人要求我军对于英舰两艘营救被击损之英舰(‘紫石英’号)船员一事予以便利,我们意见在英舰不妨碍我军渡江作战的条件下,可予以营救之便利;(三)对于英国人要求该二舰于营救事务完毕后,仍须开往南京护侨一事不能同意,应令该二舰向下游开去。但如该二英舰不听劝告,仍开南京,只要不向我军开炮及不妨碍我军渡江,你们也不要攻击他们。”
英国外交部发表声明,表示英舰有权出入中国内河,诡辩“紫石英”号是在政权变更时援助和保护英国侨民。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则将解放军在自己防区的正当反击说成是“暴行”,叫嚣“派一两艘航空母舰到中国海上去……实行武力的报复。”
为正视听,4月30日,毛泽东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言人名义起草发表声明,“斥责战争贩子丘吉尔的狂妄声明”,并针对英国首相艾德礼所谓解放军以“紫石英”号协助渡江为条件,放行其开往南京的言论,批驳道:“人民解放军不希望任何外国武装力量帮助渡江,或做任何别的什么事情。相反,人民解放军要求英国、美国、法国在长江、黄浦江和中国其他各处的军舰、军用飞机、陆战队等项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空,不要帮助中国人民的敌人打内战……”
当时,渡江战役已向纵深发展,中央不愿因“紫石英”号牵涉过多精力。所以,周恩来在6月10日,以中央军委名义起草给渡江战役总前委复电,除表明谈判原则立场外,又指出:“如果‘紫石英’号采取偷走办法,我方军舰及江岸炮兵应装作不知道是‘紫石英’号,而让其逃去(此点应事先秘密通知有关方面)不要攻击,然后迅即声明加以申斥……如果‘紫石英’号经过江阴偷走,可不予炮击。”
经反复交涉和谈判,英方始终不接受我方提出的赔礼道歉要求,谈判陷入僵局。7月30日夜,“紫石英”号紧贴一艘顺流而下的商轮,一路溜出长江口。有意思的是,“紫石英”号后来在本色出演以这次事件改编的电影时,因模拟解放军炮火的特效炸药药量过大,炸伤舰体结构,使当年我军炮击造成的旧伤进一步恶化,最终只得分解拆毁。
历史意义:终结百年屈辱的里程碑
紫石英号事件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事件本身。这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英国军舰首次在中国内河向中国军队投降。这一事件不仅展现了新中国捍卫国家主权的决心,也标志着列强在中国内河随意航行时代的终结。
事件发生后,英国政府内部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一些议员指出:“如果一艘亲纳粹国家的军舰在诺曼底登陆时驶入英吉利海峡,我们难道不应该把它打得粉碎吗?”这种反思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维护主权行动的理解。
紫石英号事件也推动了中英关系的发展。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到100天,英国政府就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
紫石英号事件不仅是一场军事冲突,更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它宣告了中国近代史上屈辱外交的结束,展现了新中国捍卫国家主权的决心和能力。这一事件不仅改变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军队的看法,也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