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大数据赋能教育评价创新
中央民族大学:大数据赋能教育评价创新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 年)》,明确提出要建立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支持的教育评价和科学决策制度。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央民族大学在大数据教育评价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有益经验。
智慧校园建设:教育评价的新基建
中央民族大学积极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为大数据教育评价提供了坚实基础。学校在海淀、丰台、海南三个校区部署了先进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实现了教学、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例如,在迎新工作中,学校采用了人脸识别技术进行身份核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通过LED大屏实时展示报到数据和校园全景,为迎新工作提供了可视化“窗口”。
全过程监控:精准把脉学生学习
学校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监测和评估。通过实时收集学生的浏览记录、学习时长、作业完成情况等数据,学校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提供个性化指导。这种基于大数据的教育评价体系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还为教师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需求。
个性化诊断:因材施教的新路径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得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中央民族大学开发了智能分析工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过程监控和评价,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诊断和指导。例如,通过分析学生在在线课程中的表现,系统可以自动推荐适合其学习水平的资源和练习题,实现精准教学。
教学改革:教师发展的新动力
大数据教育评价不仅服务于学生,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学校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同时,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教师可以更准确地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学针对性。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大数据教育评价展现出巨大潜力,但也面临一些挑战。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魏顺平指出,目前存在区域信息化发展不均衡、数据孤岛现象严重、数据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此外,教师的数据素养不足也影响了大数据教育评价的有效实施。
为应对这些挑战,学校正在推进数据治理体系建设,加强教师数据素养培训,并积极探索跨部门、跨平台的数据共享机制。同时,学校还注重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确保教育评价的合法合规。
示范意义:教育评价改革的先行者
中央民族大学在大数据教育评价方面的探索,为全国高校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学校通过构建智慧校园、实施全过程监控和个性化诊断,不仅优化了教学效果,也为教育评价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深入实施,中央民族大学的实践经验将为更多高校提供有益参考,共同推动我国教育评价体系的创新与发展。